文章详细页面

福州龙舟文化的组织与传承
在线阅读 收藏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是中国南方的传统民俗活动。福州地处闽江下游,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自古以来,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都特别火爆。现在福州晋安区光明港、仓山区浦下河、大学城溪源河等都是龙舟竞渡的主要聚集水域,两岸观众云集,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加油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经常在这些地方看龙舟赛的观众会发现,最近几年福州水面上的龙舟开始变少了。现在村社不出龙舟,多半因为拆迁后村民四散安置,村社凝聚力开始下降;另外,划龙舟的年轻人越来越难召集,他们都在各式单位上班,请假也不容易。龙舟文化传承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今天,一个村社能出龙舟说明这个村社的传统仍然保存着。福州是古代闽越国所在地,跨江临海的地形使这里的闽越先民以舟为马,断发文身,自称龙子,崇尚龙舟竞渡。秦汉以后,这种龙舟竞渡习俗也演变为端午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但福州地区端午节活动中划龙舟习俗还融入本地的民间信仰、风土人情特点,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福州龙舟文化。划龙舟不仅仅是纪念屈原,还与龙王信仰、祈求地方神保佑结合在一起。龙舟队是按村社组队,即一个自然村组建一支龙舟队,龙头的造型也不一定都是龙,而是依据龙舟队所在村社所供奉的社区神来定。如果社区神是某种动物神,那么龙头就是这种动物头的造型,如虾龙、娃龙、蛇龙等;如果社区神是人物神,那么龙头造型就是正常的龙形。福州的龙舟是彩色的,其色彩依据村庙神明颜色而定,红绿黄等各种颜色都有。在福州临水村庄,划龙舟与演戏酬神、游神巡境等集体仪式活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每年都要组织,如果不组织,会被认为对神明不敬。将一个集体活动上升到信仰层次,其活动开展就会得到民间社会的大力支持。处于季风气候区的中国南方,水灾与干旱经常是轮流光顾。划龙舟有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意义。划龙舟也是很好的集体运动项目,深得村庄中青年人的喜爱。村庄老年人关心的是信仰传统不能丢,中青年人关心的是热闹。在这种老中青的全力参与下,每个村社的龙舟队都能及时组建,并提前进行训练。村社出龙舟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福州龙舟很长,标准是32座,配32名划手,另有舵手、鼓手、锣手各1名。一个村庄能出一艘龙舟参加端午竞渡活动,展现的是村庄的综合实力。35位强壮的男丁统一着装,划着龙舟出村,就是村庄强大形象的展现,这种配备整齐的龙舟队,划到哪里都能引起人们的围观。

新中国成立前,每年从四月下旬起,各村社都派人到商户或大户人家募集龙舟竞渡的经费,通常两人一组,边敲锣打鼓,边唱着闽调《采莲曲》等歌谣进行劝募,载歌载舞,颇得人们的欢迎,大家都乐意出钱,出钱多者可获坐“船头”的殊荣。现在这种唱歌募捐习俗已没有了,但向村庄内的富裕村民筹集经费的传统还是没有变。经费主要用于队员们在训练与比赛时的伙食费支出。由村庄走出来的企业主通常都愿意提供赞助,龙舟队员的背心上就会印有该企业主公司的LOGO。现在划龙舟的活动多由庙管会或老人会负责组织,老年人筹钱,年轻人出力。笔者在福州大学城青洲村元帅庙内看到该村庙活动的管理规章,上面明确写明划龙舟活动也是村庙管委会主办的三大重要活动之一。村庙公共活动由村庄“福头”负责后勤服务工作。“福头”又称“福首”“头家”,小村庄采取家户轮值,大村庄则通过抽签产生。“福头”每年度要负责村落三大公共事务的后勤工作:春节的游神、端午节的划龙舟、秋收季节的演戏酬神。“福头”在端午节划龙舟活动的责任工作如下。

1.负责管理锣、鼓、船桨、舵、服装、毛巾、腰带等饰品,负责洗、晒、保管服装。

2.负责伙食、点心(点心要送达洋中村口江边,不能用集体款派车)。

3.初五“福头”人员负责前年送香等一切之事,初五晚龙船上架后负责谢神。

4.负责龙船、船屋、村庙的整理修建,大项目村另选人协助。

5.“福头”人员由各队自行安排轮流,每队每年两人。

6.负责安排好划龙船管理工作,包括有条件时组织训练及提供伙食,训练要有组织、有计划,尽力确保安全,不得随意将龙船下水。若“福头”人员疏于管理将龙船下水,发生事故或造成龙船丢失,应负责任及赔偿。

7.负责题缘(注:拉赞助)及收本队200元船饭款。

8.新旧“福头”人员在五月初五龙船上架后要做好财产移交工作,移交要登表。新旧“福头”人员要签字,要对照前次移交表,短少要注明,视情况由管理委员会研究处理办法。移交表一式三份,新旧“福头”各一份,送会计一份。

从以上管理规章来看,每年的划龙舟活动都由头家组成的后勤服务小组承担全部工作,包括龙舟维护、经费筹集以及伙食招待等。新旧“福头”交接班也是在端午节那天进行。全村则要从人力与财力上支持划龙舟活动,中青年人要出力,每家每户要出钱赞助活动。笔者访问大学城三个村的龙舟队的花费情况,美党村今年筹集到了18万元的经费,马保村为12万元,沙堤村新洲龙舟社为5万多元。提供赞助的都是本村村民,有的村民开厂,经济较富裕,一次就赞助3万元。赞助多的可以在龙舟下水仪式过程中享受“扶龙头”,比赛时“坐龙头”的待遇。每年的花销主要是伙食费与训练补贴。津贴的多少视该村的经费而定,例如经费较为充足的美党村每人每天可以拿到100元的津贴,马保队员一天也能拿到70元的津贴,沙堤村新洲龙舟社则没有一分钱补贴。在训练期间,龙舟队管一餐晚饭,每天每队的伙食花销为1000~2000元。福州仓山区浦下村龙舟队经常在国际龙舟大赛中拿到冠军,此支龙舟队已经有大企业赞助,他们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在训练,其龙舟队员已半职业化,划龙舟期间都有工资拿。

龙舟队开始训练之前,都有一个龙舟下水仪式。龙舟停在龙舟房内,龙头与船身是分离的,龙头被单独供在龙舟房中。仪式开始时,主持仪式的村庄老人先在龙头前焚香、点烛,然后老人带领龙舟队员给龙头行礼,礼毕,大家虔诚地把龙头与舟身从龙舟房中抬出来,伴随鼓乐与鞭炮,将龙舟抬到河里,然后将龙头安放在舟身前部。放鞭炮和点香,据说是为了吓跑水鬼和驱散晦气,求得龙王保佑。老人们依然对此津津乐道,年轻人尽管也许不再相信这些,但是这一整套的习俗还是完好地被保存了下来,这也是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福州龙舟竞渡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初五达到高潮。想在龙舟赛中取得好成绩,赛前的训练活动至少要提前半个月进行。通常是每天下午训练半天,持续十多天。如果平时不训练,初一那天突然去划,肌肉很容易受伤。平时的训练还可以提高团队的协调配合能力。划龙舟既拼队员体力,也拼团队协调配合水平。多训练就可以增加队员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当然划龙舟不是要取得名次,关键是寻开心。现在的龙舟队员都在企业上班工作,一个龙舟季,至少要请10天假。请这么多天的假,一般企业不是很乐意。村民请假也会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村民如在本地老板开办的企业工作,老板比较开通,龙舟假肯定是支持的,他们通常上午去上班,下午回来参加龙舟训练。参加端午节龙舟赛,则要集中请假几天。笔者在访谈几个龙舟队时,有的队员说,有些老板不通情达理,请假时间长,不仅不发工资,还要扣奖金。很多龙舟队经济状况一般,并没有补贴,他们划龙舟不仅没有工资可拿,还要贴钱。在龙舟队成员中,也有老板身份的村民,他们将自己的企业管理临时委托给他人,有的还从外省回家参加划龙舟比赛。对这些村民来说,回乡划龙舟就是寻开心,儿时的小伙伴有重聚的机会,可以重温乡村生活的美好时光。

吸引年轻人参与龙舟活动的不仅仅是运动与热闹,还有免费大餐与对外交际。在训练日与比赛日,都有村民帮助队员们做饭菜,训练日每晚全体队员聚餐一次;比赛日则有午餐与晚餐招待,队员们可以在吃酒聊天中打发训练与比赛的疲惫。划龙舟也是展现男子汉气概的好时机,顶着烈日,赤着上身,挥桨奋勇向前,是龙舟队员的运动常态。在河面比赛时,万人观看,能够一马当先,当然是很风光的事。健壮的青年小伙容易得到年轻姑娘的青睐。在初一与初五,龙舟队还要出访友好的村社,有的要划上十多里水路才能到达。这种村际关系,有的源于血缘关系,属于同一个宗族之间的互访;有的源于神缘关系,村庙里供奉的主神是一样的。龙舟队到访后,先在河面上与当地各支龙舟队比赛一番,然后才能上岸休息,接受好酒好菜招待。

福州临水村落社区越来越少,挑战着传统龙舟文化的传承。新中国成立前,福州市区龙舟大赛定在西湖举行,周边乡村都有龙舟队参赛。现在西湖早已成为城市核心区的公园,周边乡村划龙舟的传统也已不复存在,从闽江进西湖的河道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不能行船了。在2000年前,福州仓山区的建新镇、盖山镇,闽侯县的上街镇、南屿与南通镇都是水乡,小型木船经河道可以到达各个村庄。而现在这些地方变成了房地产商开发小区或工业区,很多河道被填平,剩下的没有填的主干河道,因上面建有紧靠水面的公路桥,也根本无法行船了。因此,适合乡村划龙舟的河面也越来越少了,以后要划,只能到闽江与乌龙江上去划。

随着城市在空间上的快速扩张,闽江与乌龙江已成为福州的内河,两岸都被高楼大厦塞得满满当当。在这种酷似高墙林立的江面上搞龙舟竞渡,具有传统与现代的强烈对比感。今天划龙舟的运动员已不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他们都是住上高楼的城市居民,有的虽然仍是农民身份,但从事的是第二或第三产业。过去他们相邻而居,现在却因村落拆迁改造而分居,通常并不在一个小区。过去的地缘共同体现已演变成纯粹的文化共同体,在某处还有维系村民信仰的村庙与祠堂,由村庄重金打造的龙舟还安放在他们村庙边的龙舟房内。当然也有不幸的村庙与祠堂因拆迁不能重建而消失,龙舟只好被安放在某个偏僻地方的城市高架桥下,有的则放在河道边,加上简单的搭盖,任由风吹日晒雨淋。他们也许还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村庄还有村财,年终也可能有些分红,除此之外,他们再没有别的联系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