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文化记忆体制化的仪式生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964)
在线阅读 收藏

1964年10月2日晚8时,北京天安门城楼华灯绽放,十里长街,人潮涌动。

作为国庆15周年的献礼——大型音乐歌舞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工、农、兵等各业模范,少数民族、归国华侨、港澳同胞代表,来自各地的观摩人员以及首都群众一万多人,观看了演出。首演大获成功,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全场群情激昂,观众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据当时参加演出的胡松华、胡德风回忆:“陈毅元帅拍掌,那是双手高举过头啊”;“演出效果非常炽烈,非常澎湃。豪迈的时候,整个演出现场的观众都跟着起来了特别是大幕关闭的一刹那,观众的掌声、喊叫声、欢呼声使整个房顶都要被掀起来似的。”1653354《东方红》首场演出后,又接连在人民大会堂演出14场,反响热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文化产品,也是一种国家仪式,确切地说,是一种具有文化形式的国家仪式,它最初通过机构化的交流(庆典)来维持,构成一个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为一体的记忆形象(figures of memory),作为一种文化记忆的载体,《东方红》文化记忆的形成就是建立在这种声、色、形、光、影为一体的记忆形象上的。那些在1964年有幸观赏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观众们,他们因与《东方红》的交流,作为一种节庆、仪式、史诗等交流形式而得以存在。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