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图书工作
在线阅读

图书馆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讲座目录

图书馆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项目统计列表

图书馆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项目统计列表-续表

【文献资源建设】 截至2013年12月,图书馆纸本馆藏总量236万册,其中中文图书215万册,外文图书21万册,年进书量15万册;纸本过刊21万册,中文报刊3615种,外文报刊250种;电子图书175万册;数据库资源74个。全年图书馆投入经费约1609万元,其中纸本图书575.4072万元,纸本期刊365.5081万元,数据库资源668.1377万元。

【读者服务】 图书馆开放时间为6:30~22:30,全年(寒暑假、法定节假日除外)每天开馆16小时,每周112小时。为了给学生考研复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泉州校区增加第二自修室三楼500个座位作为考研专座,两校区累计设立2188个考研专座,全馆自修座位近6000个。电子阅览室配备计算机227台,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阅览服务。各分馆、阅览室、书库全年共接待170万人次,借还图书105万册。2013年度对新入学学生进行入馆教育培训共计50场次,举办电子资源利用及上机培训讲座5场。

【华侨华人文献信息】 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施世筑港台书籍阅览室建立,初步形成以港澳台图书、港澳台研究及华侨华人研究为重点的馆藏特色。华侨华人资料中心以“知侨、爱侨、为侨”为宗旨,以华侨华人与侨乡历史文献资料的系统搜集整理为己任,有力地推动了华侨华人研究工作;华文学院是华侨大学的海外华人华文教育和交流基地,具有丰富的海内外华文教育图书期刊及其他文献资料,还有大量的一手华文教育与交流活动相关材料和史料;文学院资料室拥有可观的华文教育文献资料。图书馆充分利用华侨大学在华侨华人研究方面的特殊地位和优势,用数据库将这些学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侨华人特色数据库。

【馆际交流与合作】 图书馆的馆际协作包括常规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业务。2013年,图书馆为本校师生提供馆际互借及文献服务达230人次。华侨大学科技查新工作点继续与厦门大学科技查新站开展合作,全年完成校内外科技查新案例131件。

【特藏建设】 2013年6月,图书馆成立特藏部,制定了《华侨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馆舍与服务建设规划》。在图书馆众多类型的资源体系中,特藏资源兼具文种独特性、珍贵性和历史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华侨大学图书馆资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古籍整理工作有所推进,0.4万册影印古籍及1万册民国平装书编目工作启动,完成了0.3万册影印古籍的编目及平台录入工作,同时完成了近1万册民国平装书的排序上架工作。闽台两地历史渊源极为深远密切,图书馆将闽台地方文献视为统一的特色资源加以收藏、开发、利用,闽台地方文献库于2012年3月筹建,目前藏书1950种,3558册。

【文化传播】 2013年6月,图书馆成立文化传播部,专门负责组织依托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举办图书馆读书服务月活动,包括以读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专家学者导读等讲座、推荐文化素质教育阅读书目等活动;举办旨在提高大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系列活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的工作常态,在延承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形成了常态化的培育模式。同时,图书馆投入较多的经费用于购置有关大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图书,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以科普类为主)。

【华大文库】 华大文库是专门收集和永久保存本校教职工及校友研究、创作与文化精品的资料性、学术性特藏库,成为展示华大人学术成果的重要基地和窗口。截至2013年12月,共收集华大人著作1000余册(500余种)、学位论文5734册,另外还有书画、摄影作品、荣誉证书、历史照片、多媒体光盘等具有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各种文献资料。为了妥善收藏并充分展示师生作品,图书馆重新规划选址,并聘请专业设计师按照“简朴、实用、特色”三元素精心设计了空间装饰方案。

【科技查新服务】 为适应学校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积极推进学校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申报工作,积极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查新服务,图书馆于5月和8月分两批派出12名馆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查新审核员和查新员资质培训班,进一步充实了查新人员队伍。图书馆与厦门大学查新站合作,完成校内外查新案例131件。

【学科馆员制】 为了贯彻实施华侨大学图书资料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密切联系和信息交流,建立起更加畅通的文献情报信息“需求”与“保障”渠道,提高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图书馆开始了学科馆员制的探索和实践。根据《华侨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及科技查新服务的发展规划》,图书馆采用先行试点、分阶段扩展的办法,第一阶段先从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学院及文科院系进行试点工作。

【查收查引服务】 查收查引是根据用户需求,在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中检索其论文被收录和被引用情况,以证明其科研能力和水平而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大力开展查收查引服务,为学生申请各级奖学金提供依据,为教学科研人员申报各级奖项和职称评审提供依据,全年共为在校师生提供查收查引服务约2000余人次。

【移动图书馆启用】 3月16日,图书馆正式推出“移动图书馆”服务,成为泉州、厦门地区首个开通此项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华侨大学副校长刘塨、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朱丽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晓光、福建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方宝川、厦门大学图书馆馆长萧德洪、华侨大学图书馆馆长顾立志、超星集团副总经理叶艳鸣等出席仪式并共同按球启动“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服务可以实现广大读者通过各种手持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包括个人借阅查询、馆藏书目查询、查阅图书馆各类电子资源、图书预约、续借、查阅图书馆讲座通知等。

【郑年锦捐赠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 10月24日,《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捐赠仪式在郑年锦图书馆举行。校长贾益民,副董事长郑年锦,董事、纪念丛书编委会副主任汪琼南,董事许丕新,纪念丛书编委会主任梁凤翔,华人华侨问题专家梁英明等出席捐赠仪式。捐赠仪式由副校长张禹东主持。丛书分别由郑年锦图书馆、侨总图书馆和华侨华人研究院资料中心典藏,以便从事华人华侨史研究的专家学者查阅。《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是在1966年原《生活报》社长黄周规带回中国的全套《生活报》基础上,由原《生活报》成员的后人历时三年整理而成。《丛书》行文千万余字,内容涵盖社论、题词、回忆录等15个大类,编撰成书共19册。该书包含了丰富的华侨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内容,是研究印尼华侨社会不可多得的独特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图书馆供稿)

');" class="a2">收藏

【概况】 华侨大学图书馆建于1960年。目前,华侨大学图书馆由泉州校区图书馆的侨总图书馆、捷中资讯数字分馆、大众期刊分馆、经管分馆、学生第二自修室以及厦门校区的郑年锦图书馆、华文学院图书分馆、建筑学院图书分馆等馆(室)组成。著名爱国侨领许东亮先生、爱国华侨陈捷中先生和印尼著名侨领郑年锦先生分别主持募捐和带头捐资,兴建了华侨大学泉州校区和厦门校区图书馆,两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为5.5万平方米。新馆大楼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封闭模式建筑格局,具有大开间、通透式、辐射能力强、现代化程度高、环境优美等特点。图书馆现有在编人员78名,其中泉州校区59名,厦门校区19名。

随着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日益深入,图书馆在服务技术手段和服务内容上均有新的拓展。一方面,依靠自身的专业力量建设了先进的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和特色数据库,如华侨大学华文教育专题数据库、图书馆随书光盘数据库、福建戏曲文献数据库;另一方面,先后建立了闽台地方文献库、华大文库等。闽台地方文献库收集了福建地方文献、台湾地区文献,以及港澳文献、闽台关系文献等;华大文库的设立彰显了华侨大学师生们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成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电子阅览室、自助借还系统、24小时自助还书系统、座位管理数字系统、自助复印打印扫描系统和Note 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系统等,为学校师生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2013年,图书馆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校园师生生活。9~11月,图书馆工会组织举办“正能量·微电影——共建和谐图书馆之家”立项活动,举办“正能量·微电影”故事拍摄,以“相约图书馆”为题拍摄完成微电影,并参与校工会的优秀立项评选,加强了馆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馆员们感受到图书馆大家庭的温馨和快乐。全年为学校师生举办了各类学术文化讲座15场,文化素质教育活动20场。由图书馆指导的《初醒》文学杂志第5期成功发刊。11月18日,第三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文化与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在图书馆展出,吸引了两岸48所高校参加,分享创意设计和中华文化传承心得体会,共同探讨两岸高校创意教育。

2013年图书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工作具体如下:

图书馆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讲座目录

图书馆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项目统计列表

图书馆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项目统计列表-续表

【文献资源建设】 截至2013年12月,图书馆纸本馆藏总量236万册,其中中文图书215万册,外文图书21万册,年进书量15万册;纸本过刊21万册,中文报刊3615种,外文报刊250种;电子图书175万册;数据库资源74个。全年图书馆投入经费约1609万元,其中纸本图书575.4072万元,纸本期刊365.5081万元,数据库资源668.1377万元。

【读者服务】 图书馆开放时间为6:30~22:30,全年(寒暑假、法定节假日除外)每天开馆16小时,每周112小时。为了给学生考研复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泉州校区增加第二自修室三楼500个座位作为考研专座,两校区累计设立2188个考研专座,全馆自修座位近6000个。电子阅览室配备计算机227台,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阅览服务。各分馆、阅览室、书库全年共接待170万人次,借还图书105万册。2013年度对新入学学生进行入馆教育培训共计50场次,举办电子资源利用及上机培训讲座5场。

【华侨华人文献信息】 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施世筑港台书籍阅览室建立,初步形成以港澳台图书、港澳台研究及华侨华人研究为重点的馆藏特色。华侨华人资料中心以“知侨、爱侨、为侨”为宗旨,以华侨华人与侨乡历史文献资料的系统搜集整理为己任,有力地推动了华侨华人研究工作;华文学院是华侨大学的海外华人华文教育和交流基地,具有丰富的海内外华文教育图书期刊及其他文献资料,还有大量的一手华文教育与交流活动相关材料和史料;文学院资料室拥有可观的华文教育文献资料。图书馆充分利用华侨大学在华侨华人研究方面的特殊地位和优势,用数据库将这些学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侨华人特色数据库。

【馆际交流与合作】 图书馆的馆际协作包括常规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业务。2013年,图书馆为本校师生提供馆际互借及文献服务达230人次。华侨大学科技查新工作点继续与厦门大学科技查新站开展合作,全年完成校内外科技查新案例131件。

【特藏建设】 2013年6月,图书馆成立特藏部,制定了《华侨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馆舍与服务建设规划》。在图书馆众多类型的资源体系中,特藏资源兼具文种独特性、珍贵性和历史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华侨大学图书馆资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古籍整理工作有所推进,0.4万册影印古籍及1万册民国平装书编目工作启动,完成了0.3万册影印古籍的编目及平台录入工作,同时完成了近1万册民国平装书的排序上架工作。闽台两地历史渊源极为深远密切,图书馆将闽台地方文献视为统一的特色资源加以收藏、开发、利用,闽台地方文献库于2012年3月筹建,目前藏书1950种,3558册。

【文化传播】 2013年6月,图书馆成立文化传播部,专门负责组织依托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举办图书馆读书服务月活动,包括以读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专家学者导读等讲座、推荐文化素质教育阅读书目等活动;举办旨在提高大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系列活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的工作常态,在延承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形成了常态化的培育模式。同时,图书馆投入较多的经费用于购置有关大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图书,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以科普类为主)。

【华大文库】 华大文库是专门收集和永久保存本校教职工及校友研究、创作与文化精品的资料性、学术性特藏库,成为展示华大人学术成果的重要基地和窗口。截至2013年12月,共收集华大人著作1000余册(500余种)、学位论文5734册,另外还有书画、摄影作品、荣誉证书、历史照片、多媒体光盘等具有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各种文献资料。为了妥善收藏并充分展示师生作品,图书馆重新规划选址,并聘请专业设计师按照“简朴、实用、特色”三元素精心设计了空间装饰方案。

【科技查新服务】 为适应学校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积极推进学校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申报工作,积极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查新服务,图书馆于5月和8月分两批派出12名馆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查新审核员和查新员资质培训班,进一步充实了查新人员队伍。图书馆与厦门大学查新站合作,完成校内外查新案例131件。

【学科馆员制】 为了贯彻实施华侨大学图书资料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密切联系和信息交流,建立起更加畅通的文献情报信息“需求”与“保障”渠道,提高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图书馆开始了学科馆员制的探索和实践。根据《华侨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及科技查新服务的发展规划》,图书馆采用先行试点、分阶段扩展的办法,第一阶段先从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学院及文科院系进行试点工作。

【查收查引服务】 查收查引是根据用户需求,在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中检索其论文被收录和被引用情况,以证明其科研能力和水平而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大力开展查收查引服务,为学生申请各级奖学金提供依据,为教学科研人员申报各级奖项和职称评审提供依据,全年共为在校师生提供查收查引服务约2000余人次。

【移动图书馆启用】 3月16日,图书馆正式推出“移动图书馆”服务,成为泉州、厦门地区首个开通此项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华侨大学副校长刘塨、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朱丽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晓光、福建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方宝川、厦门大学图书馆馆长萧德洪、华侨大学图书馆馆长顾立志、超星集团副总经理叶艳鸣等出席仪式并共同按球启动“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服务可以实现广大读者通过各种手持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包括个人借阅查询、馆藏书目查询、查阅图书馆各类电子资源、图书预约、续借、查阅图书馆讲座通知等。

【郑年锦捐赠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 10月24日,《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捐赠仪式在郑年锦图书馆举行。校长贾益民,副董事长郑年锦,董事、纪念丛书编委会副主任汪琼南,董事许丕新,纪念丛书编委会主任梁凤翔,华人华侨问题专家梁英明等出席捐赠仪式。捐赠仪式由副校长张禹东主持。丛书分别由郑年锦图书馆、侨总图书馆和华侨华人研究院资料中心典藏,以便从事华人华侨史研究的专家学者查阅。《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是在1966年原《生活报》社长黄周规带回中国的全套《生活报》基础上,由原《生活报》成员的后人历时三年整理而成。《丛书》行文千万余字,内容涵盖社论、题词、回忆录等15个大类,编撰成书共19册。该书包含了丰富的华侨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内容,是研究印尼华侨社会不可多得的独特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图书馆供稿)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