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共青团工作
在线阅读 收藏

【概况】 共青团华侨大学委员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11月的共青团华侨大学总支部委员会。学校复办后,共青团华侨大学委员会于1978年10月成立。截至2013年12月,学校共有团员20780人,团支部534个,团总支9个,学院团委、团工委26个。

2013年,共青团华侨大学委员会(简称“校团委”)紧密围绕学校“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以“高举团旗跟党走,奋力实现中国梦”为主题,坚定信念,牢记使命,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满怀信心地紧跟党走,加强思想引领,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服务行动,坚持以生为本,深化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科创育人。校团委紧紧围绕“中国梦”和“我的青春梦”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打造一批团学活动品牌,全面推进具有侨校特色的共青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校团委定期召开团副例会,组织“半月谈”等活动,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经验化传播,问题式讨论,难题式解决;继续推动团情团务公开和团内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设,健全校团委各部门例会制,加强各级团组织、各专项团工作的信息和经验交流,推进共青团资源应用的效益最大化;夯实团委各项工作制度基础,提升对文件的归档、整理工作质量,加强各项工作开展的执行力度,形成有制度可循、有文件可查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华侨大学共青团工作效率。通过完善基层团组织建设和举办2013年华侨大学共青团骨干培训、“青春正能量”2013年华侨大学共青团团干部培训班等交流学习形式,培养后备力量,增强组织凝聚力与团干部队伍建设。

2013年,学校成立华侨大学青年联合会,进一步凝聚校内师生员工以及校友中的优秀青年骨干,着力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协调服务,团结各界青年群体,让他们在促进自我成长成才的进程中协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校团委认真贯彻落实“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二十一世纪高级复合型人才学校),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与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厦门市临家餐饮投资有限公司的合作,不断提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效果,树立示范效果。通过聘任校内外优秀人士为二十一世纪高级复合型人才学校导师,建立第十四期人才学校导师讲师库和实践基地,促进人才学校课程系统化建设和长远发展。参与办好校友讲坛,并邀请优秀校友担任人才学校导师。

校团委继续探索2013年“境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改革试点”的建设,建设好第二期“承志班”,通过人才学校课程体系和优秀境内学生“一对一”的主动帮扶,对丰富2013级境外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境外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积极探索。

校团委依托所属的新媒体和青年自组织,拓展宣传共青团工作。紧扣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这一核心,深化宣传“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侨校特色的共青团工作,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网络,以手机报—微博、微信—《华大青年报》作为主要载体,形成一套完整的弘扬“正能量”传播模式。

深化实施学生科创多体系运作模式,形成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以学院专业竞赛为基础、以学生创新启动基金为导向、以社会实践为辅助的华侨大学“创意、创造、创业”的学生创新培养体系。培养建立教师和学生的长效化梯队,扩大各种宣传科创活动的渠道,营造浓厚科创氛围。建立健全以“创新实践学分”为基础的学生科创课程体系。持续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寻找共建合作机会,创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2013年,校团委组织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第二十一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相关工作,同时努力完善创业计划竞赛选修课程的规划和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全国一等奖,并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校团委重点扶持有潜力的学生创业项目,推选优秀作品参加2014年“创青春”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和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华侨大学校团委与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学联、台湾中原大学共同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暨2013年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与创意设计大赛,提高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华侨大学以此为平台建立发展“两岸高校大学生创意联盟”,增进两岸高校青年学生的专业交流。校团委紧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华侨大学第四届创意文化节的相关筹备工作,鼓励引导境外学生发挥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优势,参加科创活动。

深化建设社会实践的组织机制,校团委继续开展2013年华侨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寒假大学生回高中母校开展汇报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坚持“二深化、三拓展、四结合”的原则,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做好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总结、评审工作,选拔优秀实践团队进行全校汇报表演,制作社会实践图文册和论文集巩固社会实践成果,扩大社会实践教育的影响面。配合招生处做好寒假学生返回高中母校汇报宣传实践活动,助推华侨大学招生宣传工作。

以“服务学习”为理念,进一步完善推进志愿服务的网络化、专业化、基地化、品牌化、社会化、学分化建设,突显境外生志愿服务特色。扩大境外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面,继续对“萤火之光”等境外生志愿服务团队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

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品牌团队立项资助制度,加强对立项团队的指导与管理。通过星级志愿服务队品牌化运作经验交流会、志愿服务品牌化运作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获得立项资助的志愿服务品牌团队进行指导,通过《华侨大学志愿服务立项团队管理规定》对星级志愿服务队进行管理。

加强共青团下属学生团体华大青年报社、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国旗护卫队、青春使者导游队、科技创新创业协会等组织的指导力量和日常联系工作,使学生团体在发挥对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的同时,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丰富校园文化。

【组织工作】 加强团员管理工作,了解基层组织工作现状,完成对学校团员关系的转接和团籍的注册。2013年度共计收缴团费24936.00元,发展共青团员127人,补办、签发团员证674本,注册团籍达20780人次。建设团员服务窗口,定于每周周一、周三为校团委组织部工作开放日,接待各学院同学的咨询,完成材料收缴、团务用品签发等工作。

2013年,校团委分别在两校区开展2013年“青春正能量”共青团干部培训班,培训课程总计4个课时,针对基层团组织工作、团干部领导力和团干部心理素质三个方向进行授课,两校区共招收学员281人,其中260人顺利结业;在两校区组织开展“半月谈”活动8次,招收各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和主要团干部52人,为加强校团委与各学院团委的联系搭建平台。

2013年,校团委完成了《共青团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和2014年团刊征订工作,在广泛地学习党的十八大、团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在《华侨大学五四红旗团委评选办法》、《华侨大学先进团支部评选办法》、《华侨大学团员证管理办法》等7份文件中做了修订,以完善学校团委的常规化建设,全面提高和促进华侨大学团组织的工作活力。

此外,校团委积极开展“五四评优”,对优秀的先进集体和优秀的先进个人授予奖励。

【宣传工作】 校团委建立以手机报的话题为起点,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进入微博讨论专区,对时代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最终在《华大青年报》形成对话题的总结性论述的弘扬“正能量”传播模式。自2013年3月发行第1期《华大青年报〈手机报(半月刊)〉》以来,该报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关注。2013年9月,手机报改为月刊,版面不定期增减,涵盖全校泉、厦两校区的热点新闻,包括校园新闻、专题报道、人物访谈和互动评论话题等。

《华大青年报》是目前华大官方校园报纸中关注度最高的纸质学生媒体,2013年下半年共出版5期报纸,每期印刷8000份。《华大青年报》顺应媒体发展浪潮,加强了对新媒体如“青梅”手机APP客户端、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人网等的建设。华大青年报青梅手机客户端(每日更新)目前用户量已达1200余人。2013年7月《华大青年报》荣获福建省高校传媒联盟活动最佳宣传奖,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启动的会员媒体分级评估中,《华大青年报》获评为“三星级会员媒体”。

继续健全团组织微博体系,充分运用微博、微信、QQ群、人人网、校园BBS、网站论坛等,构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团组织微博宣传阵营。目前共青团华侨大学委员会已有11个校级团体组织建立了微博宣传平台,各院团委青年学生组织均已建立微博宣传平台,数量已有280余个。截至2013年底,华侨大学团委的微博粉丝量从开学初的1900名增加到了3417名。微博转发量、博文曝光量、微博关注度等都呈上升趋势。

【科技创新】 2013年4~6月,校团委联合机电学院、美术学院以及后勤与资产管理处举办华侨大学第三届创意作品大赛。大赛共收到两校区参赛作品97件,通过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评审,《鹤岁》(作者:刘凌菁)等3件作品分别获得“怡园酒标”设计大赛的金奖及银奖;《怡学园》等7件作品分别获得校园景观创意策划与设计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遛马仔》等14件作品获得校园休闲座椅创意设计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

第十二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共收到来自两校区的108件作品。初赛评选出32个团队进入复赛,复赛评选出进入决赛的16支团队。在2013年12月6日的决赛答辩中,最终评选出金奖作品两项,银奖作品3项,铜奖作品3项,优秀奖3项。本届创业计划大赛,邀约了三位企业家来担任评委和点评嘉宾,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敏锐的商业意识,为华侨大学创业计划竞赛组织水平和参赛作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3年12月8日学校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一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共收到来自两校区的117件作品,决出了特等奖6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0项。

【社会实践】 2013年寒假,学校组织大学生回高中母校开展汇报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共有37支实践团队分赴广东、江苏、浙江、陕西、河南、江西、四川、山东、山西、广西等省区开展汇报交流,涉及高中学校119所,参加人数达115人。其中,浙江实践团等6个团队被评为“华侨大学2013年寒假大学生回母校宣传汇报社会实践优秀汇报团队”,陈熠玲等40人被评为“华侨大学2013年寒假大学生回母校宣传汇报社会实践积极分子”。

校团委开展以“实践激扬青春志,奋力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的2013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华侨大学共有7个大类604个项目申报立项,共498支团队的项目获得重点团队经费立项资助,13支团队被选拔为“国家、省级2013年学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还有12支团队被确认为“华侨大学2013海西春雨行动”重点团队并被予以资助,参与学生近4200余人,指导教师近500人次,学校的22个学院15个校级学生组织参与了活动的宣传组织筹备工作,申报项目200多个,资助经费达40万余元,实践地点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继续实施暑期社会立项资助重点团队制度,增强对专业性、公益性、常态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扶持力度。继续实行“立项资助重点服务学习团队”制度,设立“服务学习学分制”。

2013年9月到11月,共青团华侨大学委员会通过举办30余场校院两级社会实践优秀成果汇报会,将社会实践成果传递给学生,推荐优秀调研论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志愿服务】 2013年,共青团华侨大学委员会出台《华侨大学志愿服务队星级评定评分细则》,通过汇报会评比的方式,对正式立项成立的26支校级志愿服务立项团队以及校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直属的5支志愿服务队进行了星级评定,“星星之火志愿服务队”等4支团队被评为“五星级志愿服务队”,“爱的护航志愿服务队”等10支团队被评为“四星级志愿服务队”,另有11支团队被评为“三星级志愿服务队”,1支定为“二星级志愿服务队”。获评“五星级”的志愿服务队,被授予2012年度“华侨大学五星志愿服务队”称号,团队2013年度的立项资助经费得到了增加,增加额度为原有立项金额的50%。获评“四星级”的志愿服务队,被授予2012年度“华侨大学四星志愿服务队”称号,团队2013年度的立项资助经费得到了增加,增加额度为原有立项金额的20%。获评“三星级”的志愿服务队,2013年度的立项资助经费维持上年额度。获评“二星级”及以下的志愿服务队,被停止2013年度的立项资助,并责令整改,隔年才能重新申请立项资格。

2013年3~5月,校团委以“青春雷锋,美丽中国”为主题,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月”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共青团华侨大学委员会的积极倡导下,各学院开展了“微话雷锋”、“关爱老人、日行一孝”“青春光盘”“青春校园清洁”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

2013年9月,校团委携手厦门太古可口可乐公司启动第五期“心舟启航”助教项目,共选拔39名大学生志愿教师前往泉州西湖小学和环清小学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助教活动。

2013年,校团委立足学生,服务学校,开展了迎接2013级新生、医疗培训讲座、校运会医疗志愿服务、防艾宣传活动、感恩节关爱平凡岗位活动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大量同学的参与,影响广泛。

校团委在两校区共建立了集美区杏林街道、厦门市慈爱老人养护院、厦门火车站、BRT志愿服务站、厦门市鼓浪屿旅游风景区、泉州第三中心小学、泉州福利院、泉州福利院、浔江小学等志愿服务基地53个。在组织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华侨大学注重特色活动、品牌活动的开展,开展了以“大手拉小手、关爱农民工子女”为主题的关注外来务工子女,走进杏林小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特色,树立品牌,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3年11月,组织选拔学生志愿者参与2013年文化中国·全球华人才艺(龙舟)大赛志愿服务活动、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化与创意论坛志愿服务活动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确保了这些工作和赛事的顺利开展。

为迎接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校团委积极组织全校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一系列关于2013年度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评选活动,表彰校级优秀志愿者60人、“华侨大学十佳青年志愿者”10人、“华侨大学优秀组织奖”4个单位。

【素质教育】 2013年,校团委继续在第十三期人才学校学员中开展“寒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和葡萄酒文化鉴赏艺术等课程、毕业晚会暨毕业晚宴等活动和泉州市丰泽区福利院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同时,招收第十四期人才学员115名,其中境外学生10名,并继续与泉州团市委、丰泽团区委、鲤城团区委、厦门集美团区委等地方政府部门合作,为人才学校学员提供挂职锻炼岗位。此外,通过开展怡园小型品酒会、怡园葡萄酒文化讲座、公文写作等讲座提升第十四期人才学员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增进了学员之间的情感,促进了班级的团结。

2013年,校团委继续开展承志班学员和人才学员“1对1”的交流模式,共计招收69名境外新生成为第二届的承志班学员,承志班学员也随同人才学员一起,开展“品味美酒中的文化艺术魅力”葡萄酒文化赏鉴活动、武夷山“品茗茶文化之旅”、龙岩“绿色生态之旅”等考察活动,加深了人才学校学员和“承志班”学员感情,提升了“承志班”境外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甘肃积石山志愿服务支教活动】 2013年是学校组织开展“志愿积石山”活动的第六年。学校成立华侨大学2013年甘肃积石山志愿服务支教团,志愿者由19个学院的56名志愿者组成,来自国内22个省份以及香港、朝鲜等地区和国家。

支教团深入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高关初级中学、前庄小学、后沟小学、后阳洼小学、尕集小学等中小学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暑期支教活动,并顺利开展了“梦想启航”教学筑梦工程和“助学圆梦”工程(“一帮一圆梦计划”“爱心教学物资计划”“爱心课桌椅计划”)项目。

2013年支教团共募集到“一帮一圆梦”助学金28500元,“爱心课桌椅”等资金55580元。支教之余,支教队员累计深入到积石山县十五个乡镇,深入近300户家庭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上学意愿等,为贫困学生建立贫困档案。最终“一帮一圆梦”助学金50400元(其中有2011年、2012年剩余的21900元),资助学子103人,涵盖11所中小学。捐赠教学用具、文具等价值3400元的爱心物资。阳洼小学、后沟小学接收到爱心课桌椅125套、办公桌23套、电脑两台、打印机两台,价值80800元(其中支教团募捐的爱心课桌椅资金52180元,剩余为学校提供支持)。

【第十一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3年5月,校团委组织优秀作品团队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获一等奖两件,二等奖1件,三等奖5件,优秀奖两件。同时,《面向智能手机的安全短消息通信及管理系统》《实时微光夜视视频增强理论与方法》《基于脑—机交互模式的主动型中风康复系统》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创举和好帮手——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探索与实践》4件作品获得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资格。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3年10月,校团委组织4支团队前往苏州大学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其中,宫梦婷、陈岩、刘维的作品《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创举和好帮手——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探索与实践》获得全国一等奖,其余3件作品获三等奖,华侨大学获得优秀组织奖。

【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暨大学生创业扶持活动】 2013年11月,校团委组织优秀创业项目团队参加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暨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决赛。其中,廖晓杰同学获“创业之星标兵”称号,其团队的创业项目“泉州丰泽区盘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扶持奖金10万元;丁培育、杨永清两人分获“创业之星”称号,其团队的创业项目分别获得扶持奖金5万元;林鑫铭、柯伟诚、刘阳、候伟业4人获“创业之星提名奖”,其团队创业项目分别获得两万元扶持奖金。

本次比赛,华侨大学共有24件作品报送参赛,其中7件作品进入复赛,4件作品进入决赛答辩,参与人数与团队数量相比往年都有所增加。

【华侨大学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2013年10月13日,校团委组织召开华侨大学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成立华侨大学青年联合会。

华侨大学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由工学界(18人)、经济管理界(28人)、理学界(16人)、人文科学界(16人)、特邀人士界(23人)、土建界(13人)、文艺体育界(23人)、指定席位(22人)八个界别代表组成,总计159人(含境外委员6人)。

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大会主席团名单、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等,审议通过选举办法、工作规划等草案。大会决定聘任党委副书记朱琦环为顾问,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陈芳女士为名誉主席。大会审议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李庭志当选青联主席,叶荔辉等12人当选副主席,毛博等60位同志当选常务委员。在第一次常委会中,决定任命黄炳超为秘书长,任命刘杰和胡丹为副秘书长。

【第三届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 2013年11月16~18日,学校联合福建省青年联合会、福建省学联、集美区政府、台湾中原大学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

论坛汇集了两岸48所高校的师生,其中台湾高校15所,包括中原大学、成功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艺术大学、铭传大学等;大陆高校33所(福建省内高校16所,省外高校17所),包括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暨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

2013年,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与创意竞赛有来自两岸48所高校的507件作品参赛,内容涵盖工业产品设计、建筑及室内设计、视觉平面设计等各个方向。大赛邀请了两岸7位权威专家担任评委。较2012年两岸18所高校300余件作品参赛,2013年大赛参与人数更多、范围更广,作品水平更高。

论坛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共有20多家媒体对论坛进行了现场报道,其中有中新社、中国经济日报、香港商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福建经济报等,新华网、台湾网、人民网、新浪网、厦门网、经济网等。

论坛活动设计和邀请了很多文创企业界的人士。在“让创意跨越海峡——两岸高校、政府、企业专家沙龙”活动中,近30家企业和风险投资人参与了沙龙并参观了创意作品联展。部分公司表示愿意开发一些富有创意的大赛作品,正式投入生产运营。同时,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创意文化街腾出两个店面,供作品展示及产品推广使用。目前,华侨大学一方面对大赛部分作品申请专利产权保护,一方面积极协调建立大学生创意设计及创业孵化机制。

【首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 2014年1月18~24日,由福建省青年联合会主办,共青团泉州市委、泉州市青年联合会、福建高校传媒联盟、台湾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会、高雄青创会等承办,华侨大学校团委协办的首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在福建泉州举行。此次挑战赛以“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寻根之旅”为主题,吸引了近200名两岸高校的优秀大学生记者参加。以台湾高校大学生记者为主体,组团来闽考察的交流活动,在两岸青年交流工作中尚属首次。此次大赛为今年“千名台湾青少年福建行”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幕系列活动之一。

在此次挑战赛中,华侨大学文学院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冯垚颖、曾嘉怡分别获得“最佳新闻创意奖”和“最佳新闻评论奖”;文学院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姜咪咪团队获团体一等奖,并有多个团队获得“团体二等奖”与“团体三等奖”。

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今后将被着力打造成具有可持续、可拓展、影响力强的对台青年交流品牌,为两岸未来媒体人搭建交流平台。

【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月4日,福建省教育厅下发《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文件,根据该文件,华侨大学有7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分别为:与旅游学院共建的泉州悦华酒店有限公司,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建的厦门特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建筑学院共建的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学院共建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泉州市检察院、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等,与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共建的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与工学院共建的福建省光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的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校团委供稿)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