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及其灾损评估方法与资料
在线阅读 收藏

观测及模拟均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许多区域的主要作物(包括小麦和玉米)总产量产生了不利影响,负面影响较正面影响更为普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2年获得丰收,除气候变化影响外,农业丰收还得益于政策、技术、市场和投入的作用;如果没有相应的防御措施(包括科学使用农药),病害与虫害对主要作物产量造成的损失全球平均分别达总产量的16%和18%(IPCC WG Ⅱ,2014)。我国地处地球环境变化速率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幅员辽阔,地形结构特别复杂,具有从寒温带到热带、湿润到干旱的不同气候带区。天气、气候条件年际变化很大,气象灾害频发,农业受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影响严重。矫梅燕(2014)首次采用“要素—过程—结果—评估”的逻辑思路,从全国、主要农区及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种植区三个层次分析评估了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农业气象灾害变化、农业病虫害变化、农业种植制度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针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与气候变化特点,提出了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但是,关于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气象灾害及其灾损的时空格局演变趋势仍不清楚,这制约着应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在此,重点分析评价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种植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演变趋势及其气象灾损的时空变化特征。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