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劳动工资部
在线阅读 收藏

【劳资部领导名录】

部长:闫永志

副部长:李华

(魏云胜)

【综述】 首钢总公司劳动工资部是首钢劳动工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劳动工资法规、政策,优化首钢劳资管理。负责制定和贯彻劳资专业的规划、计划和管理制度;负责首钢集团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干部职数、劳动组织、劳动计划、职工培训的管理;负责劳动合同、劳动力协调平衡、劳动纪律管理;负责总公司及钢铁主业工资制度管理,指导子公司工资制度改革工作;负责首钢北京地区社会保险管理和集团社会保险归口管理;负责首钢集团劳资专业数据统计汇总;管理北京市第80职业技能鉴定所、冶金行业特有工种第20职业技能鉴定站。劳资部下设计划统计处、劳动组织处、工资处、培训处、保险处、企管处、劳务用工管理处,在岗职工57人,其中,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41人,大专学历16人;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29人。

(魏云胜)

【优化人力资源】 年内,劳资部以首钢“一业多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富余人员分流安置为重点,发挥上下两个积极性,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工作时限,调研分析,制定实施了《2009年至2010年人力资源平衡方案》,取得预期效果。一是保证迁钢配套完善项目的人员配备。按照投产进度平衡安排人力资源,通过岗前和在岗培训优化配置2772人,满足了项目投产的需要。二是支援京唐项目。在上年调配2642人基础上,又抽调423人。组织52家单位核对支援京唐人员的劳动合同、户籍、社会保险情况,分批办理劳资关系转移。三是优化北京主流程的劳动组织,精简编制,压缩定员1600余人,以协力置换骨干方式支援新项目,超前分流安置人员。年末首钢集团在册职工人数7.22万人,同比减少2477人;销售收入全员劳产率159万元/人年,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5.47万元;高级技工15100人,占技术工人的36.9%。

(魏云胜)

【完善集团架构】 2009年,劳资部采取“系统设计、分步实施、持续改进”的方式,完善集团管理架构。一是研究集团总部的功能定位、钢铁业和非钢企业的管控模式,编制总部机构设置、管理职责、岗位定员方案。二是调整规划发展部、设备部、信息部、生产部等机构与职责,加强新产业开发和项目前期管理,成立新产业开发办公室;加强设备国产化、在线诊断、机电仪一体化、备件材料供应管理,在设备部设国产化办公室、设备检测诊断中心、自动化处;完善物流管理,在生产部设物流管理处。三是学习TKS质量管理,颁发了《建立首钢薄板一贯制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由总公司、子公司、制造单位三层,在线质量主管、质量工程师、过程质量工程师、质量检查工四级构成“3+4”管理模式,优化了薄板一贯制质量管理体系的28个流程。完善顺义冷轧的管理机构、职责、定员,形成了“六部二室六个作业区”的管理架构。

(魏云胜)

【稳定就业岗位】 2009年,应对严峻形势和就业压力,劳资部、首钢工会制定文件,坚持不裁员、不降薪、保稳定,争取北京市按照稳定就业的政策给予补贴。测算上报13个工序厂、特钢等13个子公司、改制企业就业情况,经市政府批准,给予首钢稳定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1.01亿元,惠及富余职工13551人。利用生产调整、设备检修间隙,12个单位41个稳定就业培训班共培训1631人,政府给予稳定就业培训补贴24.96万元。炼铁厂、中板厂稳定就业培训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中国劳动保障报》报道了中板厂的做法。首钢争取市政府对富余人员安置实行“两家抬”,核实人员和费用,获得市财政支持资金1.81亿元。

(魏云胜)

【安置富余职工】 年内,劳资部开发人员分流安置信息系统,通过“六对六清”调研,为决策提供依据。以转岗、退休、内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渠道,安置职工4660人。2005年至2009年,首钢北京地区累计分流安置34533人,其中新项目转岗12184人,退休6691人,内退1711人,社会分流13947人。至2009年末,首钢集团有在册职工7.22万人,其中北京主流程在岗职工1.66万人。考虑特钢、资源公司等单位的在岗职工和主流程主要岗位在用的协力人员,预计2010年底北京主流程全部停产后,首钢还需要分流安置职工2.2万人。

(魏云胜)

【监测失业动态】 11月,市人保局下达《关于开展失业动态监测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首钢落实通知精神,在具有法人资格、人员规模和经济类型有代表性的单位,测算停产搬迁的影响范围和涉及人员。组建专门机构,召开工作会议,制订首钢职工失业动态监测工作方案,将首钢股份、特钢、机电、首自信、首建5家企业作为北京市失业监测的样本单位,建立数据档案,准确上报信息,加强统计分析,为市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魏云胜)

【建设人才队伍】 2009年,首钢继续推进领导干部、专业技术管理、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开通人才发展的“绿色通道”。通过绩效考核、职务评聘,钢铁业53家单位新聘专业技术职务220人,包括高级主任师5人。截止到年末,钢铁业在聘高级主任师5人、主任师157人、主管师1157人、主管员2865人、助理员618人;新聘技师、高级技师、技能专家164人,包括总公司级技能专家3人。年末,钢铁业在聘技师537人、高级技师59人、厂级技能操作专家19人、总公司级技能操作专家3人。在绩效考核、职务评聘的基础上,钢铁业8299人择优升级,升级比例达28.6%。通过绩效考核、职务评聘、择优升级,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鼓励职工创新创优创业,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魏云胜)

【调整考核办法】 年内,首钢实行降低成本、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三个倒推”机制和“8+1”产品项目攻关办法,将“KPI+单项奖”的考核方式调整为“KPI+目标成本”的考核方式。以目标成本为核心制定考核办法,绩效工资水平与总公司整体效益挂钩浮动,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力度,规定了各层次员工的考核幅度。坚持KPI指标的严格考核,完善冬季原料储备和提高接卸车能力、确保高炉生产顺稳、提高发电量降低外购成本、冷轧镀锌薄板厂分阶段减亏等考核办法。实行“目标市场和目标产品结构倒推机制”,对高附加值产品效益增量进行正向激励,实施《目标市场和目标产品结构奖励办法》,鼓励有关单位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研发新产品,生产效益好的“增量型”产品。调整考核办法,促进了当年目标成本和对标攻关任务的完成。

(魏云胜)

【技能人才评价】 年内,首钢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单位。制定《首钢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将迁钢确定为高技能人才试点单位;成立技能人员考核委员会,明确试点的职业(工种)范围;修订技师、高级技师申报条件,完善职业道德与业绩、综合技术素质、典型项目操作、理论知识水平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规范职业道德评价、业绩评价、技能培训、综合技术素质评价、技能鉴定五个阶段的评价程序。首钢全年组织技能鉴定490场,累计鉴定9863人,考评技师、高级技师557人,指标均超额完成计划。市人保局对首钢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将首钢的做法报送国家人保部、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魏云胜)

【劳务用工管理】 年内,劳资部解决首钢压产搬迁关键期人力资源平衡的矛盾,核定15个单位增加劳务用工1115人,在补充部分岗位自然减员的同时,置换出生产骨干1569人支援新项目。按照“劳务工身份,正式工管理”的要求,修订《劳务用工管理办法》,实行“六个一样”(政治上一样平等,工作上一样要求,技能上一样培训,管理上一样对待,生活上一样关心,待遇上一样合理),组织各单位从健全制度、入口把关、劳务企业管理、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思想教育、队伍稳定、长效激励等方面,加强劳务用工管理。8月,召开首钢劳务用工管理研讨会,交流推广了炼铁厂、焦化厂、第二炼钢厂的经验。劳务用工管理创新,减轻了停产富余人员安置压力,保证了首钢北京地区稳定生产,满足了新项目的人力资源需求。

(魏云胜)

【深化社保管理】 年内,劳资部从五个方面深化社会保险管理。一是与北京市、石景山区、河北省有关地区的社保部门协商,解决了社保关系异地接转的问题。跨地区社保管理的新模式,保障了支援新项目人员的利益。二是落实北京市有关管理办法,降低失业、工伤保险缴费率,调整医疗保险缴费周期,减轻企业负担。三是提高企业工伤保险定期待遇标准,增加工伤人员的收入水平。四是组织独立参统单位调整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3955名离退休人员人均增资204.63元/月。五是宣传使用“社保卡”,发放医疗卡近3万张,方便了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就医报销。

(魏云胜)

【加强职工培训】 年内,劳资部结合首钢搬迁调整、产品优化升级、技术进步,组织职工培训约20万人次,其中生产岗位主技能、多技能培训16万人次,技术管理人员培训4万人次,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复审培训合格7564人。按照迁钢配套、京唐项目进度安排,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确保了按期投产;落实《建立首钢薄板一贯制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由工作小组制订培训计划,对技术研究院、迁钢、顺义冷轧“3+4”质量控制人员进行培训;根据贯标要求,完善基础管理和过程控制,提高ISO9000体系培训质量。坚持“全员参与、科学培训、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练赛选”活动,为职工成长、成才开辟了通道。在“北京市第十三届职业技能竞赛”和“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九届焊工职业技能竞赛”中,首钢20多个单位9000多人参加了143个工种的初赛,73人获得北京市工业高级技术能手、北京市工业(行业)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得全国工程建设系统“工程焊接杯”,5人获全国工程建设系统“优秀焊工”称号。围绕重点工程和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评选职工教育成果奖,17个获奖项目创造效益2424万元。

(魏云胜)

【职业技能鉴定】 年内,首钢开发应用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信息系统,具有分级运行、考务监督、多接口信息共享、标准化题库、统计分析及纠错功能,“一业多地”上线,并与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务在线管理系统对接。该系统得到市职鉴中心高度评价,其主要特点是:有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5个专业14个职业(工种)的题库,试题4.3万道200多万字,覆盖了冶金行业主体职业工种;试题与即将颁发的《国家职业鉴定标准》的内容、水平一致,与培训教材相匹配,使鉴定标准、试题库、教材融为一体;试题内容、水平与新首钢的技术装备相适应,兼顾了国内外同行业发展趋势;试卷均为客观试题,可实行无纸化考试;实操模拟试题以岗位为考核单元,素材源自现场,贴近实际;试题库可在职工培训、职业技能大赛、高技能人才评价、职工进取目标评价等方面得到应用。以迁钢、首秦、顺义冷轧、京唐新基地人员配备为重点,职业技能鉴定1675人,确保员工持证上岗。

(魏云胜)

【维护职工权益】 年内,劳资部从四个方面维护职工民主权益。一是规范劳动关系,化解劳动纠纷。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订、解除和劳务派遣管理,办理劳动合同异动3120人,调解纠纷35起,接待职工咨询100多人次,维护了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二是以法律为依据,制定《职工过失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以多种形式广泛听取职工意见,修订完善后下发执行。三是按照总公司建立内退职工收入增长机制的要求,制定了《首钢2009年调整内退职工基本退养费实施办法》,4299名内退职工月均退养费增加208元。四是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休假率达到97.4%,提高了职工生活休闲质量。

(魏云胜)

【重组专业对接】 年内,首钢与水钢、长钢、贵钢联合重组后,劳资部下发了专业管理对接文件,明确组织机构、劳动计划、经营者薪酬、职工收入统一管理与报批,劳资统计并入集团报表,加强专业联系,利用统计年报会组织三家单位与专业处沟通,交流情况,细化对接内容,纳入了专业管理体系。

(魏云胜)

【企业管理创新】 2009年,劳资部完善制度体系,对文件制定单位的调研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制定《规章制度适用范围界定的暂行规定》。梳理了1990年以来总公司制度文件2259件,按照18个专业类别建立检索台账,2004年至2008年的制度上传OA系统资料库以供查阅。建立板材质量一贯制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岗位标准,夯实企业转型发展的制度基础。按照“立项选题有指导、服务培育有方向、提升创新有依托、组织推进有动力、成果评审有规则、总结推广有措施”的原则,加强对管理创新项目的跟踪调研和培育指导,搭建内外部专家评委信息沟通平台,通过《管理创新工作动态》发布内外部先进管理理念、优秀管理实践,促进提升管理创新水平。首钢获得中国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6项,其中一等奖的数量行业排名第一;获得北京市第二十四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17项,获奖数量和等级全市排名第一;达到了首钢管理创新成果外部获奖数量、等级的历史最好水平。

(魏云胜)

【劳资专业建设】 年内,首钢承办中国劳动学会冶金分会大钢组第27届会议、2009年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会,会议组织和服务工作得到主办方、会议代表的好评。劳资部加强党建和思想作风建设,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内“争先创优”、职工建言献策活动。发展预备党员1名,1名预备党员转正。营造激情工作、快乐生活、温暖祥和的氛围,部领导为职工生日送蛋糕、表祝福,开展工间操、登山、摄影及文体活动。围绕落实人力资源平衡方案,解决好职工普遍关心的人员安置问题,落实北京市稳定就业政策,抓好目标市场、目标品种结构、目标成本倒推机制的考核,完成好首钢战略转型期攻坚任务,集思广益,加强管理,17名员工晋升职级。慰问37名离退休、内退职工,组织座谈、疗养。劳资部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一级党支部、首钢先进党支部,劳资部获得“我为企业发展献策出力劳动竞赛”先进集体、2次“季度立功先进集体”、“国庆维稳工作先进集体”、首钢先进集体等称号,20多名职工受到表彰。首钢总公司获得“中国职协优秀会员单位”、北京市“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先进单位”、“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先进单位”、“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第13届北京工业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优秀组织奖”、石景山区“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劳资部获得“钢铁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魏云胜)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