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略论管理与生产力
在线阅读 收藏

管理对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生产力的作用上。众所周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而管理则作为一种行为和方法,作为协调人们彼此关系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生活中,已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成为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独立的实体要素,即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另一类为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即包括科学技术、管理、分工、协作等。其中管理对生产力的实现是不可缺少的,它贯穿于生产力的具体结构中,直接影响与制约着生产力的状况、发展和提高。

纵观古今各种形式的生产力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其一,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这是生产力得以形成的先决条件。

但是生产什么(生产目的)和怎样生产(生产计划)不可能由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作出,而必须由生产的管理者来考虑,即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对人力和物力进行调度,以便把它们组合起来完成各项工作。其二,现实的生产力不可能自发形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如何按一定的比例结合组织成现实的生产力,也必须借助于生产管理。只有发挥管理的组织功能,生产力的各类基本要素才能构成能动的生产力系统,而缺乏组织管理或组织管理不善,就谈不上现实的生产力或形不成有效的生产力。从现实情况来看,如果没有科学管理,即使有众多的熟练劳动者、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机器设备、优质的原材料和充足的能源,也不可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相反,如果一个组织,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即使是上面列举的那些条件很一般,也有可能形成较高的生产力。其三,生产力所要解决的是人和自然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这些矛盾显然也不可能自然地得以解决,而要解决这些矛盾便要通过生产管理对之进行调整和控制。以上三点说明,管理虽然不是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但从来都是它的重要要素。当管理为生产力确定生产目标和制定生产计划时,使之成为生产力的决策计划要素;当它围绕计划目标而对生产力的现实运动进行调整时,使之成为生产力的主导要素。总之,生产管理从来都是生产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并发挥着它独特的多种功能,从这个意义上看,管理也是生产力或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但是,并非所有的管理都对生产力起推进作用,如果管理不善或不当,生产力会遭受管理的摧残。这就意味着,管理不是无条件地构成推进生产力的积极要素,有时它会转化为阻碍破坏生产力的消极因素。究竟管理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发挥正面的社会价值,还是产生负面的否定价值,关键不在管理本身而在管理者如何进行管理。一般而论,管理对生产力沿着什么方向起作用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鉴别:

其一,管理所确定的生产目标是否正确。这里的生产目标是指管理者为生产确定的生产方向,它包括企业的产品类型或服务项目,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完成的产品数额或服务总量。所谓目标正确是指管理确定的目标有实现的可能性,能激发调动企业职工的最大工作热情并富有挑战性,能以最低的投入换取最大产出的盈利性。显然,这里管理者在选择生产目标时合乎以上条件,才可以被肯定是有效的管理;反之,如果选择的目标过高,缺乏现实的可能性,或者目标过低,缺乏挑战性和盈利性,一开始就会将生产引入歧途,这对生产力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其二,管理对生产力诸要素的匹配组合是否合理。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按照生产目的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和组织人力,而配置资源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如何配置资源和组织人力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其基本要求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最佳的生产格局和组织网络。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总体功能不等于各要素功能的代数和,而是大于或小于其代数和。同理,管理如果能合理配置资源和组织人力,便能发挥生产力的最大效应,使其生产总量大于各人单干时的总和;相反,如果管理不善,管理者随心所欲地配置资源和组织人员,造成物资和人力的浪费,其结果不仅不能发挥生产系统的最大效益,反而大大低于单干时的生产总和。像这样的管理不如不要管理,因为它给企业生产带来的只能是负效应。

其三,管理对生产过程的调控是否恰当。管理对生产过程的调控包括管理人员对作业人员行为的指挥引导,对生产情况的了解和督促,对生产过程诸矛盾的处理,对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调整和对他们工作热情的激励等等。所谓管理对生产的调控适当,即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指挥有方、引导有效、对生产情况了如指掌,对各种矛盾能及时处理,能激励组织成员为企业多作贡献,善于解决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形成和增强团体意识等等;相反,如果管理者滥用权力指挥无方,领导者形象不佳,无力引导员工为企业自觉工作,或者管理者对生产不懂行或不了解,或者出现矛盾退避三舍,其结果必然搞不好管理,只能给生产带来混乱。另外,在管理与生产力之间,虽然管理作为生产力的要素对生产力起着促进作用。但是,管理也受制于生产力,生产力对管理也起促进作用。以往人们在探寻我国生产落后的原因,往往只看到是管理落后所至,殊不知管理的落后有它更深层的根源,是我们的生产力在总体上的落后。这就告诉我们,要使我国的经济迅速腾飞,一方面必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还必须面对我国的国情,分析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针对不同水平的生产力选择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尽快提高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看到管理与生产力有着密切的交互关系:首先,表现为任何一种形式的管理,归根到底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所制约的。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生产力决定管理,管理形式的选择必须合乎生产力的要求,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其次,管理又在两个层次上反作用于生产力:一是企业管理对企业生产力的定向、组织和调控作用,这是第一层次的反作用;其二是国家对企业生产的宏观控制,这是第二层次的反作用。这两个层次上的管理都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都可以而且必然以生产力的要素方式存在。再次,管理既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可以阻碍、延缓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管理得当,管理形式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就促进生产力,从而具有积极肯定的社会价值。如果管理失误、不当,管理形式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那它就损害生产力,产生负面社会价值。管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价值,反映了管理对生产的两种反作用。如今,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实力上的悬殊,究其主要原因不单是科技方面的差距,而且还有管理上的差距。从根本上说,管理落后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加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就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可以说,能否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是衡量我国改革事业成败的重要标志。

(原载《管理与效益》1997年第4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