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金融状况指数文献综述及评价
在线阅读 收藏

金融状况指数(FCI)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加拿大银行提出的货币状况指数(Monetary Condition Index,MCI)概念,加拿大将其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这个指数引起各界的广泛兴趣,并在一些发达国家央行、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中被推广使用。加拿大银行学者Freedman(1994)首次提出了货币状况指数(MCI)概念,对MCI的经济背景、数理模型、测度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使用基于总需求缩减式模型和通货膨胀因子模型的单方程回归分析方法,根据1984~1999年的月度数据,选择短期利率和汇率两个货币市场的金融价格变量并分别赋予0.75和0.25以及0.667和0.333的权重,线性构建了加拿大静态实际和名义MCI,认为MCI应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的指示器。Goodhart和Hofmann(2001)首先提出了金融状况指数概念,通过在货币状况指数(MCI)中引入股价和房价拓展得到金融状况指数(FCI)。同时,王玉宝(2003)首次将金融状况指数引进国内。自金融状况指数(FCI)概念被提出并引进国内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FCI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虽然国内外学者对FCI的研究各式各样,但根据使用的计量模型为主脉络进行分类,本书将国内外FCI构建与应用研究大致分为时间上有一定重叠的四个阶段或内容上有继起关系的四个过程。首先,早期阶段的静态金融状况指数研究。在这个阶段,国内外学者选择少量的金融变量指标(一般为3~5个,包含货币和资本变量指标),主要使用常系数计量模型等方法,构建及应用静态金融状况指数。这个阶段研究的显著特点是金融状况指数是静态的和信息含量少。其次,中期阶段的静态和多信息金融状况指数研究。在这个阶段,国内外学者为了解决早期阶段金融状况指数包含的信息较少的缺陷,选择大量和多种多样的金融变量指标,主要使用因子分析法等方法,构建及应用静态和多信息金融状况指数。这个阶段研究的显著特征是金融状况指数的静态性和多信息性。再次,近期阶段的简单动态金融状况指数研究。在这个阶段,国内外学者为了解决前期阶段金融状况指数的静态性,主要使用时变系数、非线性模型等方法,构建及应用动态金融状况指数。这个阶段研究的显著特征是金融状况指数的动态性和非线性。最后,现阶段的多维动态金融状况指数研究。在这个阶段,国内外学者为了解决金融状况指数特征的单调性,提出将上述多信息性、动态性和非线性等特征进行融合,构建及应用复杂动态金融状况指数。这些阶段的显著特征使金融状况指数具有上述多种特征组合的综合特征。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