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是关系网络强国和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也因此,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清朗、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和上网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022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北京发布《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以下简称“《青少年蓝皮书(2022)》”),这是该蓝皮书的第8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青少年蓝皮书主编季为民指出,此次调查中,未成年人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3%),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达1.86亿人。这意味着,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网络社交、网络素养、网络文化等方面呈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等各领域都会带来深刻影响。
围绕上述几方面维度,研究者以全国近万名中小学生为样本,勾勒了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图景。调查显示,手机在众多上网设备中占首位,超一半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未成年人网络交往主要以现实关系为基础,结交网络新朋友有限;网络模仿行为较为普遍多样,游戏玩家、明星、网红、“AI高手”等网络职业进入未成年人职业选择范围;互联网后喻文化现象盛行,数字反哺成为普遍现象;饭圈文化泛滥盛行,对未成年粉丝群体应予以高度关注。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一直是青少年蓝皮书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此次调查发现,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不容乐观,城乡未成年人接受网络素养教育比例均较低,其中城市为14.6%,乡村为14.2%。《青少年蓝皮书(2022)》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正在步入快速提升时期,推进网络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互联网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未成年人作为互联网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主体,需要全社会为其保驾护航。建构良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合理的上网权益,既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化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季为民表示。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青少年蓝皮书是“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子项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自2006年开始,项目组对全国未成年人连续开展全国性调查,持续梳理与摸底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状况,为促进政府决策、青少年发展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此次《青少年蓝皮书(2022)》基于项目组开展的第11次全国抽样调查,调查对象覆盖11个地区的近万名中小学生,重点对未成年人触网年龄、上网目的、性别差异、短视频使用、网络交友、网络模仿、职业选择、数字反哺、饭圈文化等诸多热点话题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并得出了丰富的研究结论。
上网率趋于饱和
“未成年人调查群体上网率接近饱和,触网年龄呈低龄化趋势。”就未成年人基本用网概况,季为民介绍称,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达10.51亿人,其中,19岁以下网民占比17.7% ,规模达1.86亿人。
此次调查显示,未成年人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3%)。但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下探趋势减缓,10岁之前开始触网的未成年人占比44.6%,较去年降低22%;10岁以后开始触网的未成年人比例高达38.3%,较去年提高25%。
手机、电脑和iPad/平板电脑仍然是未成年人上网首选设备,其中手机使用占首位,在城市、乡村(乡镇93.2%,农村96.6%)未成年人中占比分别高达89.1%和94.9%。
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仍然集中在学习和娱乐两方面,看视频、听音乐、写作业/查资料是未成年人上网的Top3目标。但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网络的喜好仍有所差异,比如小学生以网络学习为主,而初中生则以打游戏比例最高(30.1%),高中生进行聊天和看小说比例高于小学生和初中生,体现出未成年人随着学业年级的上升对网络社交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
近年来,网络视频类应用已成为当下热门,未成年人也是这一类平台的重要用户。
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9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4.6%。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6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1.5%。观看和制作网络视频已成为网民上网的重要目的。
根据2021年CNNIC的数据,未成年网民经常看短视频的比例呈增长态势,2020年,这一比例达49.3%,排在听音乐和打游戏之后。
但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看视频已经超越打游戏和听音乐,排在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首位,占47.5%,使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类App的未成年人比例更是高达65.3%。
其中,初中生使用短视频应用比例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占比67.9%。超过七成乡村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App,比城市未成年人高9.9%,说明乡村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短视频影响。另外,小学生观看直播比例更高,为4.7%,高中生则为3.3%,体现了未成年人观看直播整体比例不高。
对此现象,《青少年蓝皮书(2022)》指出,短视频内容参差不齐,很多内容追求噱头,缺乏深度,对没有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是个巨大的挑战,其算法机制也较容易令未成年人沉迷其中,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交往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