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互联网金融创新蓝皮书》】创业家传媒:刷脸时代来了!支付行业面临大洗牌?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9-01-25

  1月13日发布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治理发展报告(2018)》指出,互联网支付创新业务、模式涌现,整个支付行业面临大洗牌,目前刷脸支付等新支付模式已经大规模出现,这对行业可能是新的挑战。

  1月13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互联网金融创新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治理发展报告(2018)》。

  该蓝皮书指出,互联网支付创新业务、模式涌现,整个支付行业面临大洗牌,目前刷脸支付等新支付模式已经大规模出现,这对行业可能是新的挑战。

  刷脸支付,就是指纹、脸相、虹膜或者笔迹、声音、步态等都属于生物识别的鉴别项目,而人脸识别以提取面部特征值进行信息比对,应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鉴别个体身份。

  对于移动端设备等机器来说,一张人脸就是一组独特的DNA序列,这些复杂的编码数据完全能够被智能化的机器识别。

  随着刷脸支付的到来,用户便是一张行走的活体银行卡,可以应用于任何收银台进行交易活动,秒识别、秒验证让支付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这张脸就是涵盖了一切信息的活体数据库。

  刷脸支付大规模出现

  移动支付的盛行,只允许现金支付的场景越来越少,用户只要借助手机就可以完成付款功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更重要的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新的业态开始不断产生。移动支付在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其带来的“数据化”也将更好地连接商家和用户,未来的支付业态将注重产品的精准研发和设计营销策略。

  记者注意到,支付创新业务在不断地升级换代。

  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微信、支付宝这类钱包支付使得现金支付不再是唯一的途径,但传统的借助手机完成支付的方式也在被颠覆,刷脸支付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流。

  据了解,中、工、农、建、交五大行均己有相关的支付创新业务:

  如2017年9月,中国农业银行贵州支行ATM上线“刷脸取款”业务;12月,中国建设银行广东某支行试点ATM“刷脸取款”。

  除了各大银行开展支付创新业务,BATJ也开拓了更多的创新支付业务,拓展的场景也越来越宽。

  2017年8月28日,苏宁的全国首家无人店“苏宁体育Biu”在南京开业,采用了支付的技术;

  8月底,京东线下的京东之家体验店已经开始内测“刷脸支付”功能。

  9月,支付宝在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不需要手机,刷脸即可支付,这也是“剧脸支付”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用试点。

  卡护作为首批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其用户群体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此外,记者注意到,除了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国外的支付也在不断开展创新业务。如成立于2000年的美国移动支付公司Square,产品起初是一个可以插在智能终端上的小型刷卡器,用户可在任何地方使用信用卡收付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Square当下的业务已延伸至为B端商户提供创建网络商户、资金垫付、工资结算、客户管理、数据分析等服务。

  刷脸支付你愿意吗?

  刷脸支付是创新,但目前安全性待提高。

  据上述蓝皮书分析,生物识别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存在两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技术问题,其次是生物信息的管理问题,甚至还面临着信息数据被窃取和过度采集的风险。

  举个例子,就安全系数最高的虹膜识别而言,很多用户和科技公司都认为虹膜识别安全性很高。2017年三星S8手机推出了虹膜识别功能,然而,推出不久后,德国黑客组织“混沌计算机俱乐部”宣布三星S8的虹膜识别被破解。他们使用一部普通相机在夜间模式下拍摄一张带有人的红外照片,打印出来将隐形眼镜放置在照片眼球位置,就能成功骗取虹膜识别。

  支付方式的多样化,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展,多种支付模式的加速落地,在为支付行业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线上支付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于用户的争夺。除去传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市场的争夺,争抢支付背后消费的数据。

  此外,多种支付方式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支付公司违规乱象频发,支付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同质化问题,支付公司无证经营等都为多种方式带来了风险。

  支付方式还面临着伦理道德的试探,以刷脸支付为例,除去技术问题本身,生物信息的管理问题也存在诸多风险。比如,面像特征相似的人群,例如双胞胎,其错误率就较高。除去技术本身的风险,刷脸识别还面临着个人信息数据被窃取和过度采集的风险。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整个支付行业面临大洗牌、严监管。

  截至2018年2月底,共有28家支付公司失去了支付牌照,且多数是预付卡支付公司。

  其次是大量的支付公司被处罚。截至2018年2月底,国内支付牌照已缩减至243张,除了第一梯队的支付宝和财付通等,第二梯队以及第三梯队的支付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寥寥无几。

  欧阳日辉指出,在此背景下,加强法律法规研究,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安全体系研究,加强相关金融标准研究,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显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