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全国整体变化情况  | 
出版日期: 2019-07

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水平报告

一 文献分析

(一)国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的研究与实践

国外有关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的研究多集中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方面。大卫·休谟[1]在《人性论》一书中,通过引述有关案例,提出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的必要性。蒂伯特在其著作《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了“用脚投票”理论,认为人们会像选择商品一样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最能符合其在公共服务上的意愿,同时税收又相对合理的辖区居住,这种均衡状态冲破了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改变了以往消费者必须接受的被动局面,引入消费者选择偏好机制和竞争机制,有效解决了公共服务不均等以及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受西方公共部门管理改革和市民社会兴起的影响,政府之外的公共产品供给者开始进入研究视野。哈罗德·德姆塞茨在其《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一文提出私人供给者也可以提供公共物品。[2]伯顿·A.伟斯布罗德[3]对公共产品进行梳理,提出非营利组织应该承担一部分供给责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了“多中心供给理论”,认为在政府和市场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应该积极寻求多样化的供给方式。[4]

总的来说,国外关于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研究多涉及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供给模式从政府单一供给到多中心供给,对公共产品的内涵外延认知不断深化,对不同供给主体的职能定位也逐渐明晰。

(二)国内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研究与实践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