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消费与公共卫生投入双检体系”数据来源、具体出处及相关演算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中国健康消费与公共卫生投入双检技术报告——兼综合加权排行与增长差距检测
——兼综合加权排行与增长差距检测
“中国健康消费与公共卫生投入双检体系”实为“中国居民健康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体系”与“中国公共卫生投入增长状况测评体系”的并列合体,借助并整合十余年来本系列研究成果“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和“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四个体系的框架构思设计。其中,“健康消费需求景气评价”部分既可谓最早推出的“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移植扩展“姐妹篇”,又成为近年推出的“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里健康消费三级子系统分解独立“微缩版”;而“公共卫生投入增长测评”部分则直接就是几年前推出的“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平行移植“拓展版”。
这是人民生活层面单项消费需求评价与公共财政层面专项投入增长测评的首次结合,试图直接为“健康中国”建设进程提供咨询参考。如果可行,后续将有《中国教育消费与公共教育投入双检报告》储备项目随时可以推出。
一 基础数据来源及其演算方法
“中国健康消费与公共卫生投入双检体系”数据来源、具体出处及相关演算见表1。
(一)理解和使用统计数据的基本知识
表1对于数据来源、具体出处及相关演算的说明已经十分详细,无须再言。不过,有必要提及理解和使用统计数据的若干基本知识。
表1 “中国健康消费与公共卫生投入双检体系”数据来源、具体出处及相关演算 | |||||
---|---|---|---|---|---|
序号 | 数据内容 | 数据来源 | 全国数据具体出处 | 省域数据具体出处 | |
1 | 城乡、城镇、乡村人口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各卷 | 二、人口,2-7分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
2 | 产值总量及人均值 | 三、国民经济核算,3-1国内生产总值 | 三、国民经济核算,3-9地区生产总值和指数,3-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指数 | ||
3 | 财政收入总量 | 七、财政,7-2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收入项目 | 七、财政,7-5分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
4 | 财政支出总量 | 七、财政,7-3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支出项目 | 七、财政,7-6分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
5 | 教育投入总量 | ||||
6 | 科技投入总量 | (全国及各地文化投入数据项名为“文化体育与传媒”,涵括现行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体育三个行政管理系统投入) | |||
7 | 文化投入总量 | ||||
8 | 卫生投入总量 | ||||
9 |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 六、人民生活,6-17全国居民分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年始,回溯2013年无系列对应,不取) | |||
10 |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 | 六、人民生活,6-19全国居民分地区人均消费支出(2014年始,回溯2013年无分类消费对应,不取) | |||
11 |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 六、人民生活,6-21城镇居民分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 | |||
12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 | 六、人民生活,6-23城镇居民分地区人均消费支出 | |||
13 | 乡村居民人均收入 | 六、人民生活,6-25农村居民分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 | |||
14 | 乡村居民人均消费 | 六、人民生活,6-27农村居民分地区人均消费支出 | |||
15 | 城镇乡村消费分类项 | A.食品烟酒 | 城乡居民分类消费: 六、人民生活,6-20全国居民分地区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分类消费: 六、人民生活,6-24城镇居民分地区人均消费支出乡村居民分类消费: 六、人民生活,6-28农村居民分地区人均消费支出 |
引入人口参数(城乡、城镇、乡村历年年末人口数据均换算为年平均人口数)演算衍生数据: (1)第3~8类人均值 (2)第9~25类城乡总量 (3)第11~25类城镇、乡村总量 (4)第11~25类城乡人均值 (5)第2~25类人均值地区差 (6)第9~25类人均值城乡比 (7)第15~25类又各分城乡、城镇、乡村3个层面分别演算 (8)东、中、西部和东北整体数据 |
|
16 | B.衣着 | ||||
17 | C.居住 | ||||
18 | D.生活用品及服务 | ||||
19 | E.交通通信 | ||||
20 | F.教育文化娱乐 | ||||
21 | G.医疗保健 | ||||
22 | H.其他用品及服务 | ||||
23 | 增补 | 城乡、城镇、乡村居民物质生活消费 | A、B、C、D四项消费合计,统一归为物质生活方面消费 | ||
24 | 城乡、城镇、乡村居民非物生活消费 | E、F、G、H四项消费合计,大致归为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方面消费 | |||
25 | 城乡、城镇、乡村居民积蓄 | 居民收入与消费之差,大于银行储蓄,且排除政府和企业部分 | |||
注:①数据具体出处章号章名、表号表名、统计项名称各年卷多有变化,以2015年卷(发布2014年数据)为准,该年卷始提供城乡综合人均收入、总消费及分类消费数据,本项检测遂采用,此前诸多年度仍系自行演算。本项研究多年前率先展开民生数据城乡综合演算,引来国家统计制度及其数据发布改进。经两年使用验证,此类人均值与总量之间存在演算误差,居民收入、消费人均值和总量对应产值人均值和总量(同为年鉴发布)分别演算居民收入比、居民消费率结果有出入,因而本项检测回归自行演算城乡人均值,以保证数据库测算模型的规范性及其历年通行测评的标准化,必要时附年鉴提供的城乡人均值作为参考。②数据来源制表保留各分类消费原名称,行文分别简称“食品、衣着、居住、用品、交通、文教、健康、其他”消费,物质生活消费、非物生活消费简称“物质消费”“非物消费”。③本项检测体系借助并移植“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和“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体系”四个体系的构思设计,数据来源及其演算方法整合“人民生活检测”和“公共投入测评”两个方面并进一步精细化。 |

表1 “中国健康消费与公共卫生投入双检体系”数据来源、具体出处及相关演算
(1)全国及各地人口数据处于基础地位,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一应统计数据总量与人均值之间相互转换演算的基本参数。具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