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种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它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以青少年的需要为起点,通过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各种价值、理念、方法和技巧,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自由发展,帮助其达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本章探讨了青少年各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需求,介绍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各种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现状和相关政策,研究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规律,为本书的“社工+”合作机制以及下篇分层次实务操作奠定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青少年概述
一 青少年的界定及特点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是儿童世界转向成人世界的过渡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转至成熟的发展阶段,也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变化最多的时期,其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断成长,个人心态及社会关系不断产生变化。多变、创新、反叛是青少年时期的最主要特点。[1]
“青少年”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当前,与青少年相关的政策制定、学术研究和社会工作实务中,以年龄来界定青少年是最常用的办法,也是最通行的测量方式,但也面临着多种维度上的争议。青少年的年龄界定有多种,会与青年的年龄界定重合,年龄边界有14~34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年龄界定)、13~44岁(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界定)、14~24岁(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年龄界定)、15~34岁(国家人口统计局进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