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人口转变在历史上和国际上都是罕见的。这些变革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自1992年以来低于更替水平,平均预期寿命在1996年超过70岁,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8年降到10‰以下(国家统计局,2006)。在20世纪末中国已经跨入了低生育、低增长、高寿命的国家行列。
已有很多对中国生育率的研究表明,中国的生育政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导致了生育率迅速转变(陈卫,2005;郭志刚,2008)。同时,中国生育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别,这既与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结构,又与不同的生育政策,有很大关系。在中国,既有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上相似但生育率存在显著差异,又有生育水平相似但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的地区。这些都说明影响生育行为和生育率的因素是复杂和多样的。
在国际上,除了中国外,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韩国、泰国、伊朗、中国台湾)的计划生育项目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北欧国家(比如瑞典、芬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实行的家庭政策也成功地使它们的生育率维持在1.7~1.8,在发达国家中保持着较高的生育率水平(United Nations,2003)。而在生育率达到了世界上最低水平的东欧国家,其低生育率则是这些国家巨大的经济政治变化导致的。
因此,生育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生育行为是一系列个人特征和环境特征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特征可以削弱或加强个人特征的影响。在中国,生育政策作为环境特征对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