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数读湾区

大湾区内主要行政区域互联互通情况

所属图书:新时代 新征程:“一带一路”与澳门发展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粤港澳大湾区与澳门和澳门学发展的新机遇

2009年《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发布,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雏形已经在“湾区发展计划”中有所体现。[1]而此后10年,随着粤港澳城市的互动交流以及中央政府对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大力支持,粤港澳之间的融合度和协调度比2009年更加紧密。而“湾区发展计划”中的跨界交通合作、跨界地区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协调机制建设,都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2017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列入国家层面的区域战略规划。这也标志着关于“湾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诸多概念,已经正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规划当中。

一 紧密联系的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笔者认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个长期被忽略的研究视角是大湾区内各个地区的互动模式,而这种忽略经常会让生活在大湾区的居民产生一个疑问: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于大湾区的居民有什么样的影响?在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如何享受大湾区所带来的便利?

问题的答案在于两点:一是交通的便利化,二是证件的便利化。

(一)交通便利化

1.“内地—内地”的互联互通

笔者认为,内地与内地的互联互通模式,在国家层面,就是“八纵八横”的铁路网络;在地方层面,以广东省为例,则是一种地方内生性的市场需求和推动,其实质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自身需要。综观全国层面,以北京为内核的

最新报告

更多>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