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社会,不能不了解中国的家庭;研究中国的家庭,不能不了解其家庭结构。费孝通先生的“家庭结构三论”对中国的家庭结构做了精彩的分析,但笔者认为,关于研究中国社会家庭结构的思路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不仅适用于汉族社会,还可以用于研究少数民族社会。本文将以桂东北山区一个苗村为例,讨论家庭结构变动的一部分,关于男女结为夫妻这方面的问题,以及其对苗族社会的影响,希望能对费孝通先生关于家庭结构的论述方面有所增益。
一 里木:一个桂东北山地苗村
广西东北部山区是南岭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林处于五岭的越城岭边上,漓江和湘江通过灵渠在此连通。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苗族主要分布在伟江乡和马堤乡。伟江乡位于龙胜北部,境内多山,最高者是北部和湖南城步交界的大南山,海拔1940米。伟江河自东北沿西南流经全乡。
1741年后,清政府在广西龙胜设厅。厅是行政体系里的一个设置,在改土归流以后渐渐多起来,往往在边缘的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置[1]。全厅分东南西北四团,伟江乡属于当时的北团。1912年成立龙胜县,重划为东南西北中五团。1917年再次划分为七个区,由于当地的苗族与侗族不和,要求划入东区[2]。20世纪50年代初,伟江属于龙胜县东区,后属三区,接着归入马堤公社。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伟江属马堤乡管辖,1985年从马堤乡分出,成立伟江乡至今。如今的伟江乡东南临马堤乡,西北靠平等乡。
据乡政府2010年的统计数据,乡总面积170.6平方公里,有里木、新寨、中洞、布弄、洋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