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的下镇陈氏宗族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单元,这个单元有着清晰的结构和明确的边界,在维持内部秩序与稳定的同时,与外部发生交往和联系。在陈氏宗族内部,人口、婚姻、家庭和邻里关系都受到宗族整体的影响;同时,血缘、财富和职业上差异,也造成了宗族的分化;宗族也需要应对族内、族外的冲突。此外,房族理事会、祖尝会、老人会等宗族组织,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宗族也通过救济和保护的方式,为族人提供保障。
第一节 社会形态概况
传统时期,下镇村是一个典型的宗族共同体,宗族运行构成了村庄的社会形态。从分居下镇开始,陈氏宗族逐渐取代其他姓氏,成为村庄的唯一姓氏,并且世代繁衍不息,人丁兴旺。
一 姓氏概况
前面第一章曾提到,陈氏族人并非下镇村最早的居民,属于村庄中的后来者。早在三世祖玉珊公分居下镇之时,下镇村已经有蔡姓、刘姓、林姓等几个姓氏,而且他们已经在村庄生活了很长的时间。在立基后的一两百年间,尽管陈氏族人“日则钱谷,夜则诗书”,买田置地,耕读务本,陈氏族人迅速兴旺起来,读书之人层出不穷,而且陈氏族人累世“承顶里役”,世代出任里长,但是陈姓并不是村庄的第一姓氏,陈氏宗族的人口始终没有超过蔡姓。当时,在村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蔡姓,蔡姓在下镇村中有很大的一块屋场,而且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化,蔡姓人的这块屋场后来逐渐成为一块风水宝地。
经过十几世族人的苦心经营,陈氏宗族不断兴旺,而与此同时,原来的蔡姓、刘姓等姓氏由于各种原因,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