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兴则文明昌,乡村治则中国治。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乡村社会一直是中国主要社会形态,对乡村的文明教化历来是乡村治理重要主题。其教化之关键是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日常生活,形成一整套植根于乡村土壤,以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精神价值,以家邦伦理文明为文化共识,有仪式、有项目、有组织、有艺术载体和文化空间的乡村(宗族)文化体系。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没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的战略高度,提出要传承创新包括乡村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特别强调要加强家文化(家庭、家族、家谱、宗祠)的研究与建设,以好家风联动好族风、好乡风,实现民风好、社会好与国风好。
广东是岭南文化中心区。粤东、粤西乡村地区迄今依然保留有一套以祠堂(祖堂)、谱牒、宗族历代成功人士、传统节庆民俗等文化元素为载体的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其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粤籍华侨华人的价值认同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纽带作用。“十四五”时期,广东应充分利用第一经济强省的优势,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现代转化,促进民间文化体系与现代化治理体系融通,打造新时期岭南农村新文化空间。
一 广东省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进展与成效
近年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目标,将乡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