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数读湾区

政府土地及房地产收入及其占政府总收入比重

所属图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台北、香港和澳门的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

一 台北市房地产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前言

香港是亚太地区著名的世界城市,城市发展虽然历经起伏,但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香港从小渔村发展成世界著名的大城市,总体上是一个很成功的实例。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不久,香港即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海外资金撤离香港,股市、楼市大跌,市场、消费者信心乃至政府财政收入都严重削弱。从2003年年中以来,香港加强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合作,强化其金融、贸易、物流与旅游等服务中心的角色,城市经济走出谷底,稳步反弹,楼市、股市稳中有升,繁荣的市场景象重现香港。

香港的房地产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港经济的寒暑表。1980年代以来,随着服务业成为香港经济的主导成分,房地产业的地位日益重要,并同金融业紧密结合。金融业、地产业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

同国际上著名的世界城市一样,目前香港的房地产业以高地价、高楼价闻名。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2005~2006年度香港政府首次土地拍卖在2005年9月28日举行,三块地皮收入101.5亿港元。其中牛池湾丰盛街地皮面积1.4459公顷,成交价42.3亿港元。仅以土地成本计算,楼面地价为58519港元/平方米,加上建筑成本16148港元/平方米,发展成本为83440港元/平方米,加上发展商预计20%利润,预计楼价为100128港元/平方米,远远高于同区新盘目前的楼价69973港元/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65亿港元,于2008/2009年落成。另据报道,全球十大城市甲级写字楼租务开支排名榜中,香港由2004年第九位升至2005年第三位,有记录

/26页

最新报告

更多>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