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数读湾区

受访教师所在学校开展科学类活动的频率

所属图书: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24)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广州青少年创新能力研究

一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因此,培育青少年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1]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各领域的创新,以及这些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共同构成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整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2]让一代代青少年在学生时代就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是确保我国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

2021年5月,《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创新之城,将广州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

/15页

最新报告

更多>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