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2022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提到,截至2020年底,中国6~18岁未成年人网民达1.8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城乡普及率差距从2018年的5.4个百分点缩小至0.3个百分点[1]。2023年12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未成年网民突破1.93亿人。这些数据揭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在与互联网的相互塑造中成长的客观现状,互联网深刻塑造了青少年,青少年也深刻影响了互联网。互联网在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社交娱乐提供便利的同时,带来了网络沉迷、不良信息侵害等问题。青少年在缺乏足够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的情况下,属于亟待保护的脆弱群体。因此,充分了解深圳青少年互联网运用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 问卷调查开展及样本情况
笔者于2024年5月面向全市就读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青少年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回收有效问卷6457份。调查样本中,就读高一的青少年占比最高,为25.20%;其次是就读小学四年级的青少年,占比为12.39%;就读高三的青少年占比最低,为7.33%(见表1)。男生、女生的占比分别为53.65%、46.35%;深圳户籍青少年占比为66.70%,非深圳户籍青少年占比为33.30%;就读于公办学校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