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数读湾区

慈善城市发展的阶段划分

所属图书:广州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2024)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慈善城市”建设的地方探索与实现路径——以广州市为例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1]这为新型城市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城市不仅是慈善资源的聚集地,也是慈善活动的主场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慈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城市慈善事业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慈善之城”创建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体现出很强的示范引领效应。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为了更好地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助力共同富裕,需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慈善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积极推动慈善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一 推进慈善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慈善城市建设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了“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的新型城市建设目标。新型城市建设意味着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理念引领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关注人的需求,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转变,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增强城市可持

/10页

最新报告

更多>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