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数读湾区

2018~2023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前五

所属图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4)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报告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同年7月,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中子科学城、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1]五年来,从知识源头到创新孵化再到产业化应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进展可喜,探索出不少宝贵经验。面向未来,科创走廊将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新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协同创新独特优势,加快打造中国科技创新新高地和经济发展超级引擎。

一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成效

《规划纲要》发布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成效显著。在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入驻、推动高等教育机构跨境办学、提升城市群基础研究能力、布局高精尖产业等多个领域和多个层次,实现科创走廊多主体良性互动。

(一)“两廊”创新格局逐步成型,战略科技力量逐步强化

2017年12月,《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印发,提出了“一廊十核多节点”空间格局。[2]2019年2月,《规划纲要》实施后,科技创新走廊拓展延伸至港澳。五年来,“广深港”和“广珠澳”两条走廊串联沿线城市,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化服务业合作区、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河

/20页

最新报告

更多>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