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湾区标准”,是指经粤港澳各方共商确认,湾区三大产业及社会事业所需且适用、统一的技术要求或指导规则,其中包括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湾区标准作为生产及相关社会活动基本准则,处于质量基础设施核心位置。依托湾区标准,大湾区同步推进以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为主要内容的支撑层建设,其对湾区标准具有支撑作用。“湾区品牌”、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作为质量基础设施应用层,可对湾区标准实现延伸应用(见图1)。
图1 质量基础设施三大层次
一 粤港澳大湾区“湾区标准”建设历程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需要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作为质量基础设施核心组成部分,湾区标准建设经历启动规划、三地建立合作机制、标准的发布和监督、深化与拓展几个阶段,目前已初具规模。依托湾区标准的支撑层和应用层也在积极推进互通互认,共同推动湾区标准产业化、国际化,促进构建开放一体的湾区大市场。
(一)粤港澳大湾区“湾区标准”制订和衔接历程
标准作为内涵丰富的生产活动指导规则,可对质量基础设施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湾区标准对粤港澳区域协同与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湾区标准建设启动与规划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共有14处提及“标准”,在“对接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营造高标准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