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已从一个边陲海岛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海南正从以小农经济、小规模工业生产方式、手工服务为主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向以现代农业经济、大规模工业生产方式和现代服务为主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在农业方面,海南以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形成了国家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天然橡胶基地、南繁育种基地、热带水果和花卉基地、水产养殖与海洋捕捞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即“五基地一区”,初步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雏形。在制造业领域,海南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六大产业为主,基本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在服务业领域,海南通过国际旅游岛建设,初步建成了现代旅游消费中心。1998年,海南接待旅游者总数达855.97万人次,到2018年,海南接待旅游者总数达7627.39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达到126.36万人次。海南旅游总收入从1998年的66.9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50.16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也从9624.9万美元增加到7.7亿美元[1]。
从开放型经济建设看,海南货物贸易从1987年的0.29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27.45亿美元;服务贸易也从1998年的4067万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9.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37%。2002~2018年,海南吸收外资项目数为2109个,实际利用外资为234.15亿美元[2]。
海南建省和兴办经济特区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海南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