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数读湾区

钱纳里经济发展理论 人均GDP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

所属图书: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大都市城市品质建设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大都市城市品质提升规律与启示

“大都市”这一概念最初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关于国际大都市的定义目前学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标准,不过有几种代表性的解释和定义。一种定义以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的观点为代表,认为国际大都市应该对全球或大多数国家具有明显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其特征包括:①通常是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②是国家的贸易中心;③是主要银行的所在地和国家金融中心;④是各类人才聚集的中心;⑤是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⑥不仅是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⑦随着制造业贸易向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娱乐业成为其另一种主要产业部门。另一种定义来自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七项判定一个城市为世界城市的标准:①是主要的金融中心;②是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是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④第三产业产值高速增长;⑤主要制造业中心(具有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⑥是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⑦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在国内,对大都市的研究兴起较晚,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大都市的研究逐渐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掀起了大都市研究的热潮,许多城市纷纷提出要建设大都市。国内学者对大都市的定义主要从经济实力、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依托区域、国际开放度等方面入手。顾朝林和张勤(1999)认为,大都市即指在现代经济体系高度发达和其中各区域紧密联系的基

/33页

最新报告

更多>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