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数读湾区

恭常都翠微村吴氏与澳门通婚统计表

所属图书: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2~2013)

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明清时期香山县恭常都与澳门民间交往初探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在原香山寨的基础上,朝廷划出东莞、番禺、南海、新会四县沿海地方与香山,设立新县,仍名“香山”,香山县自此成立。据嘉靖《香山县志》记载,香山县划为良字都、龙眼都、得能都、四字都、大字都、谷字都、恭常都、黄梁都、黄旗都、大榄都等。其中恭常都在县东南,辖上栅、北山、南大涌、圃袖园、界涌、那洲、蚝潭、东岸、下栅、神前、楼前、纲涌、鸡拍、唐家、翠眉、灶背、上涌、南坑、吉大、前山、沙尾、奇独澳等二十二村。此后历代恭常都建制时有调整,但所辖大致稳定,其南接澳门、十字门,东临伶仃洋、九洲列岛,北接雍陌—南朗一线,西与谷字都为界,大略相当于今珠海市香洲区及万山海洋开发区一带。历史上的恭常都,无论从环境地理或者政治地理上而言,都不处在中国文明的中心,甚至连区域中心都无从谈起,它只是南海之滨的一片“岛屿世界”。但就是这样一片“化外之地”,却在19世纪前后诞生了容闳、黄宽、唐廷枢、唐绍仪、苏曼殊、容星桥、莫仕扬等一批在近代历史舞台上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也诞生了香洲开埠、建设中山模范县等一批时代焦点事件。以恭常都为代表的这一区域的独特文化现象,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并将之概括为“香山文化”。但究竟是什么原因成就了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笔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外力的作用,即应当从恭常都与澳门的关系谈起。而在它与澳门的关系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二者之间的民间往来。

1553年葡萄牙人开始盘踞澳门

/22页

最新报告

更多>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