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工业化进程以来,大城市工业用地一直较倚重于旧城区,由此引发的旧城区用地功能混杂、污染严重、交通负荷大以及工业企业本身发展受到制约等问题。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城市内部功能与城市空间结构需要调整改善。
在世纪之交的前后若干年里,广州等大城市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变革,城市功能也发生变化,原来以城市中心区为主的工业布局模式在地价杠杆的调节下,在城市功能区重组的推动下,在技术和设施的支撑下,部分地向旧城区外部调整。
目前,广州等大城市将先后进入工业化后期,按照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城市工业也将和人口郊区化一样,向旧城区外部的郊区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同时性”效益,使广州等与世界经济和信息联系紧密的大城市的工业布局具有区域化和国际化等后工业化时期的某些特征。对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城市,其工业布局将以应充分结合城市工业与空间的发展规律与经验,积极实施有效的规划措施,引导其良性发展。
一 工业布局的特征和趋势——聚与散
工业化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发展及其过程转变的根本原因(黄亚平,2002)。广州等大城市的发展,大部分依靠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的,由于工业化中期,城市空间功能分区相对明确,工业企业位于中心区边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工业区被包含于城市集中建设区之中。由于旧城区中的工业区对城市的生活居住环境影响较大,同时由于用地条件的限制,工业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又受地价的影响,部分工业先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