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为可以赢利的奥运会之后,奥运会申办城市数量不断增加。2012年奥运会的申办甚至吸引了伦敦、巴黎、纽约、莫斯科、马德里5个世界级城市参与角逐。如此多城市对奥运会这类重大体育赛事的重视,是否表达了某些必然的联系?
已有研究表明重大体育赛事会对城市经济、文化、景观、旅游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1]大都市委员会[2]更将重大体育赛事作为能够对城市产生“持续而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一些学者还试图探求重大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作用机制,如赵燕菁就提出了一种经济学解释,认为重大体育赛事的“好处就是能够提供一个巨大的外部需求,使得超前提供的基础设施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被迅速收回。这样基础设施就可以在本地需求水平较低的时候,有一个超前的发展,从而带动城市竞争力的全面提升”。[3]然而,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在空间上有何反映?影响机制如何?这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0年亚运会将在广州举办,势必会对广州产生巨大影响。广州市迎来了一次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城市空间如何发展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城市供给与需求的视角,分析重大体育赛事与主办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探讨亚运会背景下广州城市合理的空间发展走向,以期提供有益的参鉴。
一 重大体育赛事主办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
纵观重大体育赛事主办城市,其空间发展模式可以抽象地分为“1×1”模式和“1+1”模式两种。“1×1”模式,是指城市以巩固和发展原有城市空间为主,依靠提高已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