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数读湾区

《约翰福音》中人名、地名、神学名译法

所属图书:全球视野下的澳门学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世界首部全本汉译《圣经》之成书背景考辨

一 引言

《圣经》作为西方基督宗教之经典,奠定了西方精神文化的基石,同时也开启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涓涓溪流。因此,在中西方文化交汇中,《圣经》的汉译无疑是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实践。有据可考的汉译《圣经》最早可以追溯至唐朝,东方基督教聂斯托利派(Nestorian Christianity)传教士阿罗本(Bishop Alopen)从波斯入中土西安(当时的长安)传教,并于“翻经书殿”(Imperial Library)中译经(以1625年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所记为证),但并未全译,且译本亦已失传。后至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其间成就最高的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和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1543-1607)于1584年著译出版了《祖传天主十诫》,将《圣经》十诫译成中文,但亦非《圣经》全本之汉译,且其译经原本之根据,尚难界定[1]

而后,约1700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士白日昇(Jean Basset,约1662-1707)翻译了四福音书、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虽未出版,但却对后来的《圣经》汉译影响颇著[2]。时至18世纪末,法国耶稣会士贺清泰(Louis de Poirot,1735-1814)开始陆续根据《武加大译本》将《圣经》从拉丁文译为官话,包含大部分旧约新约,但终未能出版流传[3]。至此,汉译《圣经》尚停留于未出版的手稿阶段。

直到1822年,世界首部全本汉译《圣经》才在印度塞兰坡(Serampore)出版,其译者为英国驻印度浸信会士马士曼(Joshua Mars-hman,1768-1837)和其来自澳门的助手拉萨尔(Joannes Lassar,1781-1853?)。不过,因为马士曼从未踏足中

/18页

最新报告

更多>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