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数读湾区

《察世俗》中涉及的《圣经》篇章

所属图书:全球视野下的澳门学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对《圣经》的译介和传播

一 主要编者米怜

米怜(William Milne),伦敦会传教士,1785年4月27日出生于苏格兰北部阿伯丁郡(Aberdeenshire)的轩尼斯邦(Hennethmont)教区[1],自幼家贫,6岁丧父,由母抚养,自13岁起,开始喜爱阅读宗教图书,1804年,成为汉特利镇(Huntly)的公理会成员,1809年决定申请加入伦敦会,经由莫理森牧师(Rev. D. Morrison)和约翰菲利普牧师(Rev. John Philip)介绍到阿伯丁传教会(Aberdeen Missionary Society),经选拔后进入高斯波特神学院(Theological Seminary at Gosport)学习,受教于博格博士(Dr. David Bogue)[2]。完成学业后,经导师认可,于1812年7月受牧师职[3],同年8月被伦敦会选拔,11月26日,[4]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通过对其各方面修养和工作的考核,授予其神学博士荣誉学位[5]

1812年9月4日(嘉庆十七年八月二十九日)米怜携妻子柯氏(Rachel Cowie,1783-1819)(见图1)在朴茨茅斯(Portsmouth)启程,经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法国岛(Island of France),于次年7月4日(嘉庆十八年六月初七)安全抵达澳门[6]。由于米怜不能像马礼逊那样以传译员身份在广州立足,加上受当时天主教势力的排挤[7]和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反对,在抵达澳门并开始学习汉语的第二天便接到葡萄牙总督的“口谕”——米怜须在8天之内离开澳门,于是7月20日只身乘船转往广州。在广州米怜开始自学汉语,直到马礼逊到广州后,跟随马礼逊学习汉语大概3个月[8]

图1 米怜夫妇

1814年2月14日,米怜从广州启程向爪哇进发。经过实地考察,米怜与马礼逊商定

/11页

最新报告

更多>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