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香港总面积约为2755.03km2,其中陆地面积为1104.39km2,水域面积为1650.64km2,水域率为59.92%,总人口数为723万人,[1]然而在这地窄人稠地方,香港不仅是经济发达城市,而且是生态自然环境保护较好的城市之一。据统计,香港人口723万人居住生活工作仅占用香港土地面积的24%,其余70%多均为原生态林地、公园、草地、湿地等。香港拥有1180km海岸线、绵延的山脉以及风景怡人的24个郊野公园、22个特别地区(共占地约44239公顷)、4个海岸公园和1个海岸保护区。另有约6600公顷的土地为法定规划图则上划定的自然保育地带,受严格的规划和发展管制,其中包括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自然保育区和海岸保护区。香港的土地范围中,总共约43%受法定保护。[2]无论从保护区所占的比例,还是从生物多样性来看,香港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面。
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香港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管理方面的做法与成就,为内地今后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一 生态环境相关概念界定
当代环境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环境仅指地理环境或自然环境,广义环境是指自然生态与人类的共处自然现象总体,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当代环境科学是专门研究环境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互影响的综合性科学。生态是指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等五大类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这两个概念来看,似乎生物与环境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是事实上,这两个概念之间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