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数读湾区

2006年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产业构成

所属图书: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2008)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四川承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模式及对策基金项目: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投资和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07BJY081)和教育部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跨国公司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研究”(NCET-06-0

产业结构优化是四川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产业转移是促进地区间产业协作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泛珠三角”战略的提出既有东部地区通过拓展产业腹地,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结构优化的现实背景,也是西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下,四川应该充分利用机会以及自身优势,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有选择地承接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四川经济发展以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 四川承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可行性分析

区际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产业顺应竞争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使产业表现为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1]区际产业转移具有梯度性特点,即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构成了不同的发展梯度,这种经济梯度是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主张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有序发展,适用于工业化初期的宏观经济布局。梯度转移理论重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差距,认为较为发达地区属于高梯度地区、不发达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2]四川与泛珠三角发达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梯度,这就形成了四川承接区域内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同时,四川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自身优势,为承接区域内产业转移提高了可行性。

(一

/20页

最新报告

更多>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