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以香港为核心对标旧金山湾区建设“香港湾区”(或深港湾区),利用国际资本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升级。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港深共同构建国际大都会区,将能承担起“深港湾区”的功能与职责。
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深港间早期的“前店后厂”发展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深圳已成长为与香港经济体量相当的国内一线城市。深港合作的主体趋于平等,深港利益共识和信任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2016年港深GDP合计多于6000亿美元(见表14-1),相当于10年前的旧金山湾区的经济规模。港深三个码头的远洋集装箱吞吐量合计则占全球远洋集装箱吞吐量的1/5。2017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深圳—香港地区以通信技术为主要创新领域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东京湾区的东京—横滨地区。
| 指标 | 深圳 | 香港 | 深港合计 | 占粤港澳大湾区比重(%) |
| GDP(亿美元) | 2934.6 | 3206.8 | 6141.4 | 43.8 |
| 财政收入(亿美元) | 472.2 | 561.9 | 1034.1 | 59.0 |
| 外贸进出口额(亿美元) | 3984.4 | 9786.9 | 13771.3 | 62.6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美元) | 829.9 | 562.5 | 1392.4 | 66.8 |
| 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 1992 | 1103 | 3095 | 7.2 |
| 人口(万人) | 1138 | 890 | 2028 | 30.4 |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 2398 | 1963 | 4361 | 67.1 |
| 机场旅客吞吐量(万人次) | 4197.1 | 7000 | 11197.1 | 64.0 |
Excel下载表14-1 深港主要经济指标及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地位(2016年)
随着广深港客运专线、莲塘口岸的开通运营,前海、落马洲河套合作开发的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实施,深港合作潜能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在打造粤港澳世界一流湾区进程中,以香港—深圳为轴心的世界级大都会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深港国际大都会区建设,应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选项。
第一节 深港国际大都会区战略定位
作为湾区内最开放、最国际化、最市场化的都市和自由港、香港在大湾区中的作用无可替代。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地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