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 注册
社会救助
中国1978~2018年不同级别贫困村的宅基地闲置成因构成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

2018~2019年中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现状及整治模式新时期农业化肥减量与有机肥替代的进展与对策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生活生产的空间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亟须摸清农村宅基地利用和闲置状况,厘清现有宅基地整治模式,探索村庄有效治理途径,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农村生活生态环境,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

一 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宏观背景和整治意义

(一)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宏观背景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8年的59.58%,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城市。而受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在20世纪90年代持续增加。在农村地区人口持续减少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减反增,农村出现大量“人走屋空”现象,农村宅基地闲置已成为中国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的本质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关系失衡的产物。一方面表现为土地管理缺位和村庄建设规划缺失,新建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最终导致新建宅基地不断向村庄外围或主干交通两侧扩张形成“新村”,而“旧村”逐渐闲置废弃,形成村庄布局形态上的空心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宅基地退出机制缺失,大量闲置宅基地无法有序退出,加剧了农村宅基地的闲置。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带来土地资源浪费、村庄景观环境破败、基础设施配套困难、农民和农村集体财产权益难以实现等负效应。亟须通过宅基地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统筹城乡土地利用配置、助推闲置宅基地变成乡村资产,实现乡村土地资源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