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从“第六代”的个体经验到消费时代的文化症候——1990年代以来中国青春电影成长主题的文化透视
  • 报告作者:徐铮 陶东风
  • 报告字数:32472 字
  • 报告页数:36 页
  • 所属图书: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工作坊(2015)
  • 图书作者: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
  • 出版日期:2018年08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青春电影,又称青春片,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有着长足的发展,在全世界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而独特的电影类型,在电影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相较而言,我国青春电影的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青春电影大量涌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时期“第六代”导演登上历史舞台,痴迷于青春叙述,创作了大批青春电影,并在国外电影节频获大奖,这才使得中国青春电影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影类型而开始获得关注。近年来(2013年至今),随着时代发展,中国迎来了新一轮青春电影的热潮,呈现显著的变化。本文选取1990年代至今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电影作品,围绕这些电影作品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成长模式进行叙事分析,探讨并研究中国青春电影成长叙事所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与问题。
>>
作者简介

徐铮: 徐铮,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方向2013级硕士研究生,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习研究员。

陶东风: 暂无简介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