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生命”的歌哭——昌耀后期诗歌的生命体验与表达
报告字数:29192字
报告页数:33页
摘要
昌耀的诗歌创作历经半个世纪,从昌耀个人的生命史而言,从青年一直持续到晚年,生活空间则从青海高原辗转迁徙到西宁的街头;从所处的政治历史处境而言,他经历了“大跃进”、反右、“文革”和市场经济时代,先后遭受政治苦难和经济困厄。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屡次遭逢厄运,自我身份和生命价值总是与时代脱节,这似乎是命运对他的有意捉弄。而昌耀在诗歌写作中,始终坚持着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生命之谜的追问,始终站立在个体生命的立场上,寻找着合适的语言和言说方式,表...
昌耀的诗歌创作历经半个世纪,从昌耀个人的生命史而言,从青年一直持续到晚年,生活空间则从青海高原辗转迁徙到西宁的街头;从所处的政治历史处境而言,他经历了“大跃进”、反右、“文革”和市场经济时代,先后遭受政治苦难和经济困厄。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屡次遭逢厄运,自我身份和生命价值总是与时代脱节,这似乎是命运对他的有意捉弄。而昌耀在诗歌写作中,始终坚持着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生命之谜的追问,始终站立在个体生命的立场上,寻找着合适的语言和言说方式,表达着生命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历史处境的真实体验。本文以昌耀的“诗歌话语”为基础,研究昌耀的“经验与表达”的诗学方法,分析在不同社会历史语境中,昌耀的不同阶段的生命体验与诗歌文本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和写作阶段转变过程中的“失语与换气”问题。本文以昌耀写于1989年的《哈拉库图》为分界,将昌耀的诗歌文本分为前后两期。在前期,昌耀以象征的方式将政治受难经验转化为献身政治理想和宗教修行的过程;后期,在市场经济时代,昌耀沦落为一个无产者,政治理想和宗教修行的意义纷纷失落,昌耀在人类学层面思考生命与命运的关系,将残酷的社会现
<<
>>
作者简介
万冲: 万冲,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方向2013级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光明: 暂无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