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20世纪初期的劳动价值论大讨论以来,随着主流西方经济学理论不断流行,学术界很少再关注价值理论。原因固然在于其抽象性,也在于有关价值源泉一元或多元问题几经辩论,除了一堆似是而非的“新概念”或“新思想”外,没有得到任何比较公认的结论。这就导致目前国内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似乎有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然而,对价值理论的回避无法改变它作为经济学大厦基础的事实。在欧美学术界,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研究一直以来就以严谨的方式进行着,并且效果也不错。例如,从劳动价...
自20世纪初期的劳动价值论大讨论以来,随着主流西方经济学理论不断流行,学术界很少再关注价值理论。原因固然在于其抽象性,也在于有关价值源泉一元或多元问题几经辩论,除了一堆似是而非的“新概念”或“新思想”外,没有得到任何比较公认的结论。这就导致目前国内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似乎有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然而,对价值理论的回避无法改变它作为经济学大厦基础的事实。在欧美学术界,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研究一直以来就以严谨的方式进行着,并且效果也不错。例如,从劳动价值论的支持率来看,它在欧美经济学界也只有很小的市场,但在经济学科以外的其他社会学科,有着普遍的支持和使用,近年来在大学生中也很流行。除了纯粹学理上的探讨,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者还从西方主流理论中学习到很多。2261540用实证方法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就是其中比较显著的一个方面。事实上,这种方法,早在150年前的《资本论》中就有了。马克思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推断工人的经济状态和收入分配情况,例如联合王国的各种统计材料、英国议会各种委员会的材料、英国工厂巡视员的报告等,只是限于当时的统计手段不太发达。尽管如此,马克思也从中得到了丰富的信息用来支
<<
>>
作者简介
李海明: 李海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