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数量关系与估算
  • 报告作者:骆桢 李怡乐
  • 报告字数:9702 字
  • 报告页数:16 页
  • 所属图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定量分析(第...
  • 图书作者:孟捷 荣兆梓 张衔
  •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曾盛赞资本主义对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认为资产阶级在其不到一百年的统治过程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强有力推动源自其特殊的生产方式,这直接表现为资本要通过雇用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力,完成剩余价值生产和持续不断的资本积累。这里暗含了在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基础上,经济发展倾向于获取相对剩余价值而非绝对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剩余首次系统性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使得产品价格下降且产出增长。[2] 这也正是布伦纳在与弗兰克、沃勒斯坦等所谓新斯密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中[3],将后发国家是否确立了自由的雇佣劳动关系作为其能否推动劳动生产率上升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在布伦纳看来,当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和所有权关系确立之后,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关系就会推动技术进步和劳动过程的重新塑造,使得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必然。一般意义上讲,在一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理想型”当中,以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基础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占据主导是根本性的趋
>>
作者简介

骆桢: 骆桢,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李怡乐: 李怡乐,经济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