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从“多元互构”的体系史看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成
摘要
王剑利:当前社会上的历史热已经持续了十余年。这十余年间,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也越来越深入。出现历史热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内、外各种秩序的深刻变化,过去我们用以理解中国、理解世界的参照系已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人们因此也陷入种种身份焦虑;为了再建参照系,化解身份焦虑,人们便不得不重归对于历史的思考,尝试整体性地理解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因此,国人对历史的关注,今天已经走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就是开始思考,究竟“何为中国”。施展:谈中国历史,讲“何为中国”,边疆就是一个必须直面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叙事都是中原中心论的,边疆在这种叙事中面目模糊,身份被动;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另一角度的一些研究,比如美国“新清史”学派,他们强调了边疆自身的主体性,但是其理论上显现出割裂中国整体性的趋向。这两种视角,都无法反映中原与边疆在历史上真实而又深刻的互动、互构的关系。真正的中国历史,是在一种“多元互构”过程中展开的。这一互构过程,使得“多元”历史性地演化为“一体”;同样,“一体”也必定内在地包含着“多元”,它决定着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中国的基本样貌。这样一种深层历史逻辑的阐发,是我
>>
作者简介

施展: 施展系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

王剑利: 王剑利系《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责任编辑,人类学博士。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