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法的概念、本质和定位:域外经验与本土资源
  • 报告作者:谢增毅
  • 报告字数:12205 字
  • 报告页数:14 页
  • 所属图书:社会法学的时代探索
  • 所属丛书: 法学所60年学术精品... 订阅
  • 图书作者:薛宁兰
  •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党的文件也明确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因此,社会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四位一体”中的“社会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要依靠传统的公法、私法部门加以保障和推进,更要加强社会领域的立法加以保障和推进。就法制保障而言,“经济建设”主要依靠民商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的推进和保障;“政治建设”主要依靠宪法、行政法等公法部门的推进和保障;“文化建设”主要依靠文化立法(包括传媒法、信息法和文化法,具体如出版法、电信法、文物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法、知识产权法等)加以推进和保障;“社会建设”,则要求加强社会领域的立法,尤其是推动“社会法”的制度完善和理论创新。如何根据和谐社会的要求,树立正确的社会法理念,对国外社会法的概念和理论加以改造和完善,构造和完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社会法理论和体系,是我国学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
作者简介

谢增毅: 谢增毅,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社会法研究室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法、社会法基础理论。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