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代“日记”之比较——以《御堂关白记》与秦汉时期的“日记”为例
- 报告作者:西川利文 张秀阁
- 所属图书:多维视野下的中日文学研究
- 图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报告字数:13132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
据说,具有文学性的日记(日记文学),在日本始于10世纪的纪贯之所写《土佐日记》等,在中国则始于12世纪陆游的《入蜀记》等。2305225但本文不着眼于日记的“文学性”,而将“日记”定义为类似于我们今天在“手帐”上记录计划安排和当天所发生事情以及相应评价,在带日期的书写材料(纸、简牍等)上连续记入的像备忘录似的东西。2305226为了知晓那些“日记”在当时以何种形式写下,本文将“日记”手稿作为分析重点,而非写本或印刷本。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藤原道长(966~1027)的《御堂关白记...
据说,具有文学性的日记(日记文学),在日本始于10世纪的纪贯之所写《土佐日记》等,在中国则始于12世纪陆游的《入蜀记》等。2305225但本文不着眼于日记的“文学性”,而将“日记”定义为类似于我们今天在“手帐”上记录计划安排和当天所发生事情以及相应评价,在带日期的书写材料(纸、简牍等)上连续记入的像备忘录似的东西。2305226为了知晓那些“日记”在当时以何种形式写下,本文将“日记”手稿作为分析重点,而非写本或印刷本。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藤原道长(966~1027)的《御堂关白记》,它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下文首先分析这个“日记”。藤原道长的《御堂关白记》,作为了解从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998~1021)平安贵族之日常的史料,非常珍贵。当时的掌权者自己写的手稿留存下来,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手稿日记”值得特书一笔。2305227据说,其手稿原本将每年一分为二,每半年的分别记入上下两卷;到镰仓时代摄关家分为近卫家和九条家时,两家对半平分了手稿。近卫家(阳明文库)残存有14卷,每卷有半年的记录。手稿之所以重要,在于可以明确看到原汁原味的部分,而这些在写本等复印本上不能体现出来。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