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乡村凑份抱团互助文化对合作社的启示——基于《寻乌调查》对立公田、打会的阐析
报告字数:10573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分析了中国传统乡村凑份立公田、打会等及其孕育的互助文化。从文中“公共地主”部分的论述可以看出祖宗公田对宗族治理和宗祖文化的支撑作用、神道公田对神道的支撑作用、政治公田对乡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作用、山林公禁公采对山林治理和共享文化的支撑作用、打会对民间融资文化的支撑作用。凑份立公田、打会具有一定的自愿性、互助性、民主性和收益分配的共享性,这表明其中孕育着互助文化的因素。但传统乡村凑份立公田、打会由于以宗法伦理为主导,...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分析了中国传统乡村凑份立公田、打会等及其孕育的互助文化。从文中“公共地主”部分的论述可以看出祖宗公田对宗族治理和宗祖文化的支撑作用、神道公田对神道的支撑作用、政治公田对乡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作用、山林公禁公采对山林治理和共享文化的支撑作用、打会对民间融资文化的支撑作用。凑份立公田、打会具有一定的自愿性、互助性、民主性和收益分配的共享性,这表明其中孕育着互助文化的因素。但传统乡村凑份立公田、打会由于以宗法伦理为主导,因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成员间关系不平等、服务于封建统治、存在剥削性等。传统乡村凑份立公田、打会中以主导文化促进互助合作的做法,对于今天发展农村的互助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作者简介
郑有贵: 郑有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主任。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