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概括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包括传承性、社会性、无形性、多元性和活态性;梳理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包括戏曲与曲艺系列、文化与信仰系列、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系列、民间口头文学系列、民间手工艺和美术作品、各种民间习俗、信仰活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包括颁布并完善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积极申请与发布非遗名录;建设大批非遗保护基地;认定与推广非遗传承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措施有:...
本文概括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包括传承性、社会性、无形性、多元性和活态性;梳理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包括戏曲与曲艺系列、文化与信仰系列、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系列、民间口头文学系列、民间手工艺和美术作品、各种民间习俗、信仰活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包括颁布并完善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积极申请与发布非遗名录;建设大批非遗保护基地;认定与推广非遗传承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措施有:各种非遗主题活动在省内学校开展;非遗数字化平台建设;非遗海外推广、产品和作品型非遗的市场推广。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非遗保护所处的“生态”环境亟须改善、著作权法规定不明致非遗保护操作困难、保护资金来源单一以及投入有限、非遗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非遗保护的宣传教育不足与开发利用存在误区。在本文末尾,提出了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具体为:推动非遗保护立法,以法律法规构建强力保障;改进非遗保护的财政投入,多渠道融资分化压力;提供必要保障,免除传承人后顾之忧;借助合力,激发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
<<
>>
作者简介
余婷: 余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新媒体、文化产业。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