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上海“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保护与公共政策
  • 报告作者:巫志南
  • 报告字数:10480 字
  • 报告页数:13 页
  • 所属图书: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09)
  • 所属丛书:上海蓝皮书 订阅
  • 图书作者:叶辛 蒯大申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本文对“三民文化”即“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概念的内涵、外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了多角度辨析,对上海“三民文化”建设的经验与问题、原则与功能、未来发展战略重点作了深入剖析和探讨。本文着重指出,“三民文化”突出意义表现在实践层面,旨在全面创新祖国传统文化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机制、方法和路径,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文化需求相吻合,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在上海的创新实践中,“三民文化”不只是概念的范围更宽广,而且内涵层次更丰富;不只是保护目的更明确,而且发展机制更灵活;不只是保护手段和渠道更具体,而且创新的服务平台更完善、运行方式更新颖;不只是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更有效,而且促进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巧妙结合,全面融入现代生活方式,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文中还就“民俗文化”的历史与现实地位问题,“原生态保护”与“平台式保护、利用和创新”、“三民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作者简介

巫志南: 男,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化产业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文化战略问题研究、区域或城市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文化产业项目策划设计等。近期完成“2008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政策和工作机制”等研究项目。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