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的生计响应、益贫机制与可持续脱贫建议——基于4片区县、28个乡镇、55个村、2363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报告字数:35893字
报告页数:38页
摘要
产业扶贫位于精准扶贫方略“五个一批”之首,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连片特困区的产业扶贫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发展带动型、瞄准型和救济式产业扶贫三大类型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模式,但也面临益贫效应有待提升、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以及未能充分体现产业扶贫本质要求等挑战。基于“人业地”耦合协同关系的视角,本报告首先阐释了“生计响应-多维益贫-持续脱贫”的产业减贫逻辑,建构了“四维度-三强度”生计响应测度要素与体系。然后,基于武陵山片区等4个连片特困区的...
产业扶贫位于精准扶贫方略“五个一批”之首,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连片特困区的产业扶贫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发展带动型、瞄准型和救济式产业扶贫三大类型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模式,但也面临益贫效应有待提升、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以及未能充分体现产业扶贫本质要求等挑战。基于“人业地”耦合协同关系的视角,本报告首先阐释了“生计响应-多维益贫-持续脱贫”的产业减贫逻辑,建构了“四维度-三强度”生计响应测度要素与体系。然后,基于武陵山片区等4个连片特困区的4个样本县、28个乡镇、55个村、236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测度和对比分析了农户对产业扶贫的生计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1)4个样本县产业扶贫的农户生计响应程度一般,处于“中等认同”状态。4分维度中,生计方式响应强度最高,生计空间响应次之,生计产出响应和生计资本响应更弱;3类响应强度上,感知、意愿的响应指数差距较小但与行动响应的差距较大。(2)县域层面上,瓮安县农户对产业扶贫的响应在各维度都较明显,花垣县则各维度上的响应均相对偏弱;群体层面上,贫困户相对于非贫困户对产业扶贫有较高程度和更为一致性的响应;农户层面上,生计产出响应
<<
>>
作者简介
游俊: 游俊,“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湖南省特色专业智库“民族地区扶贫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史学会、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发展。
冷志明: 冷志明,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吉首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丁建军: 丁建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