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西方,女性主义法学是一门研究两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等方面状况的法理学分支。它是女性主义与批判法学相结合的产物,于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从批判法学中分立出来形成独立的法学流派”(马姝,2013);作为一个新兴法学流派,女性主义法学注重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传统法学理论和现行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和解构,通过不断推动法律改革,健全女性权益的社会保护机制(马姝,2012)。当下中国,以“性别与法律研究”为主导的女性主义法学研究形成于1995年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后,社会性...
在西方,女性主义法学是一门研究两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等方面状况的法理学分支。它是女性主义与批判法学相结合的产物,于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从批判法学中分立出来形成独立的法学流派”(马姝,2013);作为一个新兴法学流派,女性主义法学注重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传统法学理论和现行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和解构,通过不断推动法律改革,健全女性权益的社会保护机制(马姝,2012)。当下中国,以“性别与法律研究”为主导的女性主义法学研究形成于1995年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后,社会性别理论为中国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丰富了法学理论框架。2011~2015年,国内女性主义法学研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主要表现为:它在为法学、女性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路径的同时,对国家法律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实施发挥了独特作用,以其自身的学科影响力推动着女性权益保障和性别平等向有益的方向进展。这五年来,国内女性主义法学研究成果数量较前一个五年有所增长。在中国知网论文库中,以“女性主义法学”为主题发表于学术期刊的论文共56篇,以此为主题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14篇。除此之外,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篇名中同时包
<<
>>
作者简介
薛宁兰: 作者简介:薛宁兰,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律硕士张宇为本文写作做了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特此致谢。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