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结果在对象化劳动中表现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的确证,在异化劳动中则表现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否定和消解。为此,要实现人的解放就必须摒弃异化劳动。工人阶级通过政治斗争获得休闲权益的初步实现,拥有休闲权利客观上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工业革命创造出来的生产力也为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历程创造了条件。但是随着社会的运转逐渐告别马克思生活年代的生产主导而转向消费主导,生产型的社会被一...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结果在对象化劳动中表现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的确证,在异化劳动中则表现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否定和消解。为此,要实现人的解放就必须摒弃异化劳动。工人阶级通过政治斗争获得休闲权益的初步实现,拥有休闲权利客观上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工业革命创造出来的生产力也为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历程创造了条件。但是随着社会的运转逐渐告别马克思生活年代的生产主导而转向消费主导,生产型的社会被一个消费型的社会所取代,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开始更多地强调创意、品位和审美。文化层面的满足尽管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但是物质产品的无限扩张和人们手中消费能力的有限依旧是一对难以克服的现实矛盾。因此人们仍然有可能深陷异化之中而难以全面发展。换言之,生产主导社会向消费主导社会的转变历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的是休闲与休闲教育之间的密切关联。无论是生产型社会还是消费型社会,人们都需要休闲,需要休闲教育弥补人在发展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以利于促进人的更加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
>>
作者简介
凌小萍: 女,1977年5月生,广西岑溪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主持完成区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区级、部级课题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荣获区级部级教学奖励10余项。2014年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017年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并入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