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境域
  • 报告作者:贺海仁
  • 报告字数:25681 字
  • 报告页数:26 页
  • 所属图书:法理中国论稿
  • 图书作者:贺海仁
  •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当代法理学不能回避且需要认真对待的历史现象和重大课题。从法学理论角度考察、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实践和话语表达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视角。任何一种以理论面貌出现的话语体系都会涉及超越经验性知识和情景性话语的溢出效力,其前提是要与封闭的垄断性知识结构划清界限,同时要与理论的自我普遍化倾向保持距离。开放性、反思性和历史意识构成了理论之所以是理论的基本品格,唯其如此,理论才能超越其所指面向,走向未来理想社会的能指领域。笔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自身话语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做出了适当区分,前者是解释性的,后者则是评价性的。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自身话语而言,它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范的自我表达和系统论述,显示了执政党将执政实践理论化和体系化的自觉意识,对这种自我表达和系统论述的评价区分出了两种类型的解释模式。一种解释模式是解读性或理解性的评价。解读性评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自身话语的体系化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党的决议、重要领导人讲话以及对党章党规性质的再认识。理解性评价借用了法理学上的重要术语和概念,或者对法理学上一些重要概念
>>
作者简介

贺海仁: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第三届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法治问题研究”课题组首席研究员。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