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内部金融市场的遗失及其后果:找寻小微企业金融困局的历史线索
  • 报告作者:张杰
  • 报告字数:2707 字
  • 报告页数:6 页
  • 所属图书:金融供给侧改革
  • 所属丛书: 金融智库实录·立言 订阅
  • 图书作者:李扬
  •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小微企业走出金融困局的出路在于重建小内部金融市场,这就需要构筑底层信用基础,把金融权利还给乡土,而不是空悬在制度的表层。这个话题要从中国历史上的高利率说起,大量文献(不仅是中国的文献还有国外的文献,包括正史、野史、笔记等)都认为历史上中国的利率远高于欧洲。我们翻一翻有关利率历史的基本数据,对比中国两千多年的利率和西方两千多年的利率可以发现,中国的利率的确高得不得了。还有其他一些史料的记载,比如据《管子》记载,齐桓公曾派人奔赴四方进行信贷调查,发现四方皆有负债,但利率各异,西部为100%、东部与南部50%、北部20%。相比一下,平均水平远高于同期的西欧。唐代的文献记载法定利率一般在年率60%以上,民间利率则在100%左右,利率之高令人震惊。我谈中国的高利率到底意欲何为呢?其实是想说,中国的高利率跟历史上某些阶段的经济繁荣形成了反差,我们国家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创造过经济繁荣,特别是唐宋时期。大家都觉得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尤其是两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非常富足,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宋时期的利率非常高。如果我们就此做一个直观的判断,那就是这个时期经济增长的成本肯定是极高
>>
作者简介

张杰: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